归蜀越关陇,栈阁危登天。
适越河济隔,堰水丈尺间。
饥寒迫旦暮,舟车计茫然。
东家有一叟,欲去初不言。
早朝听诏毕,唤马阊阖前。
童奴受宿戒,向暖争相先。
闻之嗔儿子:我何为汝牵?
屦无千金贾,吾足安暇怜。
【注释】
①蜀:指四川。越关陇:越过秦岭关山,到甘肃一带。②栈阁:栈道与阁道。危登天:形容山路险峻。③适:至,抵。④堰水丈尺间:用堰塞的河水只高一寸或一尺。⑤舟车计茫然:形容前途茫茫,不知所向。⑥东家:此处以东家代称自己,自称。⑦阊阖:古代传说中的天门,此借指京城。⑧童奴:仆人。⑨闻之嗔儿子:听到儿子的话,嗔怪儿子不让他去。嗔,恼怒的样子。⑩屦(jù):鞋。⑩安:哪里,如何。
【赏析】
《归蜀越关陇》首句写作者自蜀中归越关陇,途中经过险要的栈道。“适”字是“至”的意思,说明作者到达了越地。“河济”即黄河、淮河,是当时通往中原的交通线。“隔”,是阻隔的意思,指道路阻隔不通。“堰水丈尺间”是说黄河上仅一堤之隔,河水仅高一尺宽。这是在描绘当时的险阻形势。
以下四句写越地生活贫困,作者在越中艰难度日的遭遇和心情。“饥寒迫旦暮”,饥肠辘辘,寒冷刺骨,早晨到晚暮之间,都是饥寒交迫的生活。“舟车计茫然”,想搭船过河却找不到渡口,想乘车走陆路又无钱购买车票,真是茫然不知所措啊。这两句表现了作者的困厄处境。
“东家有一叟”以下八句,描写东家老翁的贫穷状况及作者欲离开但未得允许的心情。“东家有一叟”,说明东家有个老人。“欲去初不言”,表明作者欲离开但又没有说出原因。“早朝听诏毕”,是指早上听了皇帝的圣旨。“唤马阊阖前”,意思是叫仆人准备马车,在皇宫的大门前等候。“童奴受宿戒”,指仆人已做好准备并接受了宿戒。“向暖争相先”,意思是仆人争着抢着去接马,因为天气暖了。这几句描写的是东家主人对仆人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苦现状。
“闻之嗔儿子:我何为汝牵?”是作者听到儿子的抱怨后的反应。“嗔”,怒斥之意。“吾足安暇怜?”意谓我脚上的鞋子值不了多少钱,何必心疼呢?言外之意,他并不看重钱财。这两句表现出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