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生,日饮五斗醉不得,再饮一石不肯眠。昨从桃源来,两袖携风烟。
长安道上小儿女,拍手拦道呼神仙。马如游龙花如雨,蹴踏春秋作朝暮。
东方不作窗间戏,上帝还令海边去。海边玉虹夜不收,贝宫珠阙皆蛟虬。
芝田玉树久相待,天上老仙那肯留。戴先生,鉴湖之水三千丈,不可以鉴可以酿。
明朝亦脱锦袍去,与汝酣歌钓船上。
【注释】
- 戴先生:指诗人的朋友戴叔伦。
- 日饮五斗醉不得,再饮一石不肯眠:意思是说一天喝上五斗酒就会醉,但再喝上一石酒就睡不着觉,形容他嗜酒如命。
- 桃源来:从桃源县(今湖南省桃源县)归来。
- 风烟:比喻人的神态和风度。
- 长安道上小儿女:长安是唐代都城,小儿女指的是长安的市民百姓。
- 马如游龙花如雨,蹴踏春秋作朝暮:意思是说马儿像一条游动的龙,花儿像雨点般飘洒,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 东方不作窗间戏,上帝还令海边去:意思是说东方的天空不会成为窗户里的游戏,而是会降临到大海之边,意味着灾难将来临。
- 贝宫珠阙皆蛟虬:意思是说宫殿里的珍宝都被蛟龙所吞噬,意味着国破家亡。
- 鉴湖之水三千丈,不可以鉴可以酿:意思是说鉴湖的水深达三千丈,可以用来酿酒,也可以用来映照出美玉。这里的“鉴”字有双重意思,一是用湖水照玉,二是用湖水酿制美酒。
- 明朝亦脱锦袍去:意思是说明天我也要去脱下锦袍,与你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
【赏析】
《送戴真人归越》是一首描绘了戴叔伦对朋友深情厚义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戴先生饮酒、游历、遭遇不幸等细节的描述,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关心和祝福之情。
第一句“戴先生,日饮五斗醉不得,再饮一石不肯眠”,描绘了戴先生喝酒的情景。他的酒量很大,一天能喝五斗,但再喝一杯就会醉得无法入睡。这既表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第二句“昨从桃源来,两袖携风烟”,描写了戴先生从桃源县归来的情景。他穿着华丽的衣裳,带着风烟气息,显得非常潇洒自如。这既表现了他高超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第三句“长安道上小儿女,拍手拦道呼神仙”,描绘了长安市民百姓对戴先生的热烈欢迎和崇拜之情。他们拍手拦住道路,大声呼喊着“神仙”,以示对戴先生的敬仰和喜爱。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淳朴善良,也展示了戴先生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第四句“马如游龙花如雨,蹴踏春秋作朝暮”,描绘了长安街头的繁华景象。马匹如同游动的龙一样威武雄壮,花朵如同细雨般纷纷扬扬,春天的到来使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既表现了长安城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戴先生在长安城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第五句“东方不作窗间戏,上帝还令海边去”,描绘了戴先生即将离去的命运。他不再做窗户里的游戏,而是会被上帝带到海边去。这既暗示了戴先生即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担忧和不舍之情。
第六句“海边玉虹夜不收,贝宫珠阙皆蛟虬”,描绘了海边的景象。海水中的彩虹夜晚也不会消失,宫殿里的珍宝都被蛟龙所吞噬,象征着国家破碎、家园毁灭的凄惨景象。这既展示了戴先生在国家危难时的英勇无畏,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第七句“芝田玉树久相待,天上老仙那肯留”,描绘了戴先生与灵芝田、玉石树的长久相待之情。这些植物已经陪伴了他很久,但他却无法留在天上来享受它们。这既表现了戴先生对自然景物的依恋和留恋之情,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一句“戴先生,鉴湖之水三千丈,不可以鉴可以酿”,描绘了戴先生对鉴湖水的赞美之情。他说,鉴湖的水深达三千丈,既可以用来酿造美酒也可以映照出宝石。这里的“鉴”字既有“照”的意思,也有“酿”的意思。这不仅表达了戴先生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戴先生的生活场景、性格特点以及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现了戴先生豪放不羁、关心朋友、关注社会的一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戴先生的深深祝福和期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