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修竹,下临清流。
文石偃堤,华松荫丘。
植表界壤,剪茅宅幽。
梁度高巘,台隐中洲。
方床读书,异宫同休。
咏歌相闻,觞豆相求。
或莳名药,或钓游鯈。
课艺嘉植,坐思远游。
濯缨微波,看云良畴。
逸而不放,俨而自修。
泰哉沮溺,邈乎巢由。
按图以观,永宜春秋。
孰若五君,遗其故俦。
糟粕尘世,高踪庄周。
我怀古人,遁而违忧。
安得挥弦,以招沉浮。
瞻彼修竹,下临清流。
文石偃堤,华松荫丘。
植表界壤,剪茅宅幽。
梁度高巘,台隐中洲。
方床读书,异宫同休。
咏歌相闻,觞豆相求。
或莳名药,或钓游鯈。
课艺嘉植,坐思远游。
濯缨微波,看云良畴。
逸而不放,俨而自修。
泰哉沮溺,邈乎巢由。
按图以观,永宜春秋。
孰若五君,遗其故俦。
糟粕尘世,高踪庄周。
我怀古人,遁而违忧。
安得挥弦,以招沉浮。
注释:
瞻彼修竹,下临清流。
“瞻彼”表示仰望;“修竹”是修长挺拔的竹子,这里指竹林中的竹子;“清流”则意味着清澈的小河流水。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竹林美景的向往之情。
译文:抬头望向那挺拔的竹子,下方是潺潺流淌的清澈流水。
文石偃堤,华松荫丘。
“文石”指的是石头上雕刻的文字;“偃堤”是指弯曲如堤坝的水流;“华松”是指茂盛的松树,它们为丘陵提供了阴凉。整句诗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谐。
译文:平整的岩石上刻着文字,蜿蜒的河流绕过山丘。
植表界壤,剪茅宅幽。
“植表”可能是指种植在地表上的某种植物或标志;“界壤”是指分界的土地;“剪茅宅幽”则是指用竹子建造的简陋住所。整句诗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在土地的边缘种上标记物,用竹子搭建一间简陋的居所。
梁度高巘,台隐中洲。
“梁度”可能是指在高耸山峰之间的桥梁;“高巁”是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台隐中洲”则是指隐藏在岛屿中间的楼台。整句诗描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象。
译文:高大的山峰之间架设着长长的桥梁,岛上的楼台隐匿在云雾之中。
方床读书,异宫同休。
“方床”可能是指方形的床榻;“读”表示阅读书籍;“异宫同休”则是指不同形式的居住环境但都能休息的地方。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
译文:躺在方形的床上阅读书籍,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得到休息。
咏歌相闻,觞豆相求。
“咏歌”可能是指唱歌和吟诵诗歌;“觞豆”则是古代的一种饮酒用具;“相求”表示互相寻求、互相邀请。整句诗描绘了人们聚会娱乐的场景。
译文:一边吟唱诗歌,一边饮酒作乐,彼此间相互寻找并邀请对方。
或莳名药,或钓游鯈。
“莳名药”可能是指种植珍贵药材;“钓游鯈”则是钓鱼游玩。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找到的乐趣。
译文:有的种植珍贵的药材,有的在河边垂钓戏水。
课艺嘉植,坐思远游。
“课艺”可能是指教授技艺或学问;“嘉植”可能是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才;“远游”则是指追求更广阔的天地。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远方的向往。
译文:教授技艺或学问,静坐思考远大的理想。
濯缨微波,看云良畴。
“濯缨”可能是指清洗帽子上的污垢;“微波”是水面上轻轻摇曳的水波;“云良畴”则是指美丽的农田或田园风光。整句诗描绘了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面。
译文:在微波荡漾的水面边洗净帽缨,观赏那片肥沃的农田景色。
逸而不放,俨而自修。
“逸而放”可能是指超脱世俗、不受拘束;“俨而自修”则是指严正自律、修身齐家。整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高洁品质的品格。
译文:虽然自由自在地放松,但也严于律己,不断修炼品德。
泰哉沮溺,邈乎巢由。
“泰哉”是一种赞叹语气,表示赞美;“沮溺”可能是古代贤人的名字,这里指陶渊明;“邈乎巢由”则是指远离尘世纷扰的高士形象。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
译文:真是了不起啊,陶渊明这样的贤人,与巢父、许由一样逍遥自在。
按图以观,永宜春秋。
“按图”可能是指依照地图来观察;“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书名称,这里指代历史或时光。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感慨。
译文:通过地图来看,我们能够永远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
孰若五君,遗其故俦。
“孰若”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表示比较或选择;“五君”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五位君主或贤臣;“遗其故俦”则是指抛弃旧日的朋友或旧时伙伴。整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朋友或旧伴的怀念之情。
译文:谁能与五君相比,抛弃旧日的朋友?
糟粕尘世,高踪庄周。
“糟粕”在这里指的是无用之物或庸俗之物;“尘世”是指人间世界;“高踪庄周”则是借用庄子的形象来形容那些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人。整句诗表达了对现实社会虚伪和功利主义的批判。
译文:那些被世俗污染的东西如同糟粕一般,只有像庄子那样追求高深境界的人才能达到真正的精神自由。
我怀古人,遁而违忧。
“怀”表示怀念;“古人”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人物或先贤;“遁”表示逃避或隐居;“违忧”则是指摆脱忧愁。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先贤们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选择隐居的决心。
译文:我怀着对古人的思念之情,决定遁入山林躲避世俗的烦恼。
安得挥弦,以招沉浮。
“挥弦”可能是指弹奏乐器或指挥演奏;“沉浮”在这里比喻人生的起伏不定;整句诗表现出诗人想要借助音乐来抚慰心灵的感受。
译文:怎么才能弹奏起琴弦,安抚那些漂泊不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