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玉质洗铅华,怪底偏将半面遮。
红滴香冰融獭髓,彩黏腻雨上梨花。
收乾通德言难尽,点湿明妃画莫加。
聚得斑斑在何处,软绡寄与薄情家。
【注释】:
香奁八咏金盆沐发:香奁,即妆奁。古代女子用“八咏”来赞美自己的美貌。金盆,形容洗头用的铜盆。
天然玉质洗铅华:天然的玉质是说肌肤白净如玉;洗铅华,意思是把脸上的污垢洗去,使容颜焕然一新。
怪底偏将半面遮:奇怪地为什么只遮半边脸呢?底,疑问代词。
红滴香冰融獭髓:红色的水滴像融化了的香冰一样。獭髓,指水獭的肝,也作“醝”(tǎn)。
彩黏腻雨上梨花:彩,指胭脂。黏腻的胭脂像雨点洒在盛开的梨花上面。
收乾通德言难尽:收干,收敛、收起的意思。通德(dé),通达、明白。
点湿明妃画莫加:点湿,指点染。明妃,即王昭君,传说她被匈奴呼韩邪单于抢去,嫁给他的儿子,后回京,被匈奴扣留,被迫远嫁到大漠,成为匈奴的阏氏(皇后)。这里的“画”,指的是王昭君的画像。莫加,不能增加。
聚得斑斑在何处:聚集在一起的是什么东西呢?
软绡寄与薄情家:软绡,柔软的丝绸。这里是说将软丝绡送给那些薄情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美人洗澡的诗。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美人洗澡时的情景,以及其容貌的变化和内心的感受。
首句“香奁八咏金盆沐发”,直接点题,说明是在香奁中洗澡。香奁,古代女子梳妆的用具,通常以木制或竹制为多,内里装有各种化妆品和梳子等。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香奁比喻为一个可以洗涤污垢的地方,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美人洗澡的过程。
次句“天然玉质洗铅华”,进一步描绘美人的皮肤。诗人以玉作为比喻,强调了美人皮肤的纯净和光滑。而“洗铅华”则暗示了她为了保持这种美丽,不惜花费大量心思和精力。
第三句“怪底偏将半面遮”,诗人突然转变了话题,从正面描写转向侧面描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美人洗澡时总是只露出半边脸,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诱人的感觉。这种描写手法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又让读者更加好奇美人的真正身份。
第四句“红滴香冰融獭髓”,进一步描绘了美人洗澡时的情景。这里,诗人以红色水滴和融化的香冰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美人洗澡时的水花飞溅的景象。同时,“融獭髓”也暗示了美人洗澡时使用的是一种珍贵的水。
第五句“彩黏腻雨上梨花”,诗人再次转换了话题,从正面描写转向侧面描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美人洗澡时使用的胭脂像雨点一般洒在梨花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美人洗澡时使用的胭脂是非常珍贵的。
第六句“收干通德言难尽”,诗人再次回到正题,继续描绘了美人洗澡的情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美人洗澡时,需要将水分完全收干,这已经是很难完成的任务了。这不仅体现了美人洗澡时的技巧和难度,也突出了美人的美丽和优雅。
第七句“点湿明妃画莫加”,诗人再次转换了话题,从正面描写转向侧面描写。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美人洗澡时,需要将水分点在画上的明妃身上,使其更加栩栩如生。这既反映了美人洗澡时的细致入微,也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
第八句“聚得斑斑在何处”,诗人再次回到正题,继续描绘了美人洗澡的情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美人洗澡后,身上的水珠会凝聚成斑点,这些斑点在哪里呢?这不仅揭示了美人洗澡后的美丽,也让人们更加期待她下一次洗澡时的样子。
第九句“软绡寄与薄情家”,诗人最后一句回归到诗的主题上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美人洗澡后,将软丝绡送给那些薄情的人。这里的“薄情家”可以理解为那些不懂得珍惜美人的人们。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懂得珍惜美丽事物的人们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