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上白杨今十年,楼头燕子尚留连。
铜台多少丁宁恨,谁向西陵望墓田。
《女史咏十八首》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之一,其中“冢上白杨今十年,楼头燕子尚留连。铜台多少丁宁恨,谁向西陵望墓田”这四句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引发了人们广泛的思考和讨论。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接下来将对这四句诗进行逐句解读:
- 诗句解析:
- 冢上白杨今十年:这里的“冢上白杨”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十年的时间足以让一切物是人非,而白杨依旧挺立在原处,寓意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坚韧。
- 楼头燕子尚留连: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它们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燕子尚且留连于旧地,暗示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不舍与留恋。
- 铜台多少丁宁恨:铜台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丁宁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君王的不满和失望。这种恨意可能是由于君王对权臣的冷落和忽视,也可能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谁向西陵望墓田:西陵可能是诗人自比,表达了一种悲凉的情绪。而“望墓田”则可能意味着诗人对过去辉煌成就的回顾,以及对现实失落感的抒发。
- 译文对照:
- 婕妤未换母仪尊: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宫廷中权力斗争的观察,暗示了一种政治上的不稳定性和权力的易主。
- 闻说君王已寡恩:这里的“寡恩”可能指的是君王缺乏仁慈之心,对臣子不公,使得宫廷充满了猜忌和不信任。
- 太子宫中无木偶: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政治环境,即没有木偶般的傀儡皇帝,而是真正的君主能够行使权力。
- 可无鞠域到尧门:这里的“可无鞠域”可能是对古代贤能者的理想状态的描述,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实现真正的治理和仁爱。
- 赏析讨论:
- 历史背景:元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权更迭频繁,宫廷内部也充满了权力斗争和猜忌。这首诗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担忧。
-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政治状况的反映,还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它通过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和谐、公正社会的期望。
- 艺术特点: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简洁而深刻的手法,通过对自然界和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理想。
《女史咏十八首》中的“冢上白杨今十年,楼头燕子尚留连。铜台多少丁宁恨,谁向西陵望墓田”这四句诗,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也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状况的反思,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诗篇。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