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吴水为国,桑田水相争。
水大连陂湖,水小吞泖泾。
高庐或凡垫,下土孰容耕。
吴萌罹患久,都水置司平。
治水亦多术,害去利始兴。
侃侃赵公子,为吏有能声。
弃流截高岸,芜塞开通塍。
都府资治画,课最上农卿。
迁官到州县,穑事话田更。
推此泽物志,圣化相流行。

注释:

  • 勾吴:指苏州。勾吴水为国,桑田水相争:勾吴的河流是国中的主要水源,但它们也经常发生争执(如太湖、阳澄湖和淀山湖之间的水系)。
  • 连陂湖:连接多个湖泊的水利工程。
  • 吞泖泾:淹没了松江和泾河(两条重要河流)。
  • 高庐或凡垫:高大的堤坝或普通的低洼地带。
  • 下土孰容耕:低洼的土地难以进行耕种。
  • 吴萌罹患久:吴地的农田长期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
  • 都水置司平:都水机构负责处理与洪水有关的问题。
  • 治水亦多术:治理水流的方法多种多样。
  • 害去利始兴:当洪水的危害消失时,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和发展。
  • 侃侃赵公子,为吏有能声:形容赵季文(赵公子)聪明能干,为官有名声。
  • 弃流截高岸,芜塞开通塍:放弃传统的排水方式,改用筑坝等方法截断河水。
  • 都府资治画,课最上农卿:都水机构的规划和决策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官员们因此得到了最高的荣誉(农卿)。
  • 迁官到州县,穑事话田更:晋升官职到州县级别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工作。
  • 推此泽物志,圣化相流行:推广这种治理水患的理念,使得水利事业得到推广和普及。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都水使赵季文在考满后所作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勾吴水为国、桑田水相争的景象,表达了对于水利工作的担忧和期望。诗中的“治水亦多术,害去利始兴”一句,赞美了赵季文的智慧和能力,体现了他对农业发展和水利建设的贡献。整首诗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反映了古代水利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