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
【注释】
银河:指天河。瓠子决:瓠子口是黄河上著名的大堤决口,这里比喻瀑布。五老峰:庐山的主峰之一。素练:白色丝织品,这里比喻瀑布。并州:古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玻璃烟:形容瀑布飞泻的景象。云石子:指云气和石头。有似捉月仙:指云气和石头仿佛是在捉弄月亮。酒喉:指喝酒的人。夜渴甚:晚上因饮酒而感到口渴。骑鲸吸海枯桑田:形容饮酒过量,喝得醉了。居然:竟然。化作十万丈:变成十万丈高。玉虹倒挂清泠渊:指彩虹像玉带一样倒挂在清凉的深渊之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庐山瀑布的七言诗。诗人在庐山游玩,看到瀑布从天而降,便即景生情,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壮丽奇绝的自然景观。全诗语言生动活泼,想象力丰富,表现力极强。
首联“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瀑布的气势磅礴,如同天公挥锤,将银河之水击成一条巨流,从五老峰前倾泻而下。这里的“银河”并非实指天上的天河,而是借指瀑布。“瓠子决”出自《尚书·禹贡》中“河孔既修,山泽通气,则民不病涉”;又见《左传·宣公十五年》,说郑国大夫泄冶为郑穆公驾车,穆公问他“何故乘驹”。泄冶回答:“夫驹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不失其柄,何以能久?”后来就把水比作君子,喻指正义的事业;把水比作小人,喻指邪恶的罪恶。这里用来比喻瀑布,说明瀑布的力量之大,势不可挡。“五老峰”是庐山的一个主峰,位于庐山西北的南麓,海拔1485米,相传古代五位仙人在这里炼丹,后化为五座山峰。这里用来比喻瀑布,说明瀑布从五老峰前倾泻下来,气势磅礴,壮观无比。
颔联“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色。诗人看到瀑布从天而降,仿佛是天仙在织造白色的丝绸,而那白色的丝绸从轴上脱落,垂向青天。这里的“天仙”指的是神话中的仙女们,她们穿着白色的衣裳,在天上翩翩起舞。“素练”是白色的绸缎,这里用来比喻瀑布的水流。“脱轴”是指水流脱离了束缚,自由地奔流而下。“青天”指的是天空,这里用来比喻瀑布的水源。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瀑布的水流与天仙织造的白练相比拟,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气势磅礴。这一联写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颈联“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进一步描绘瀑布的绚丽色彩。诗人想要用手抓住并州的剪刀去剪断瀑布的水帘,却只能剪下一片玻璃一般的烟雾。这里的“并州”是中国的一个地名,也是古代一个著名的地方官名。“玻璃烟”是指瀑布的水帘形成的雾气,如同透明的玻璃一般。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将瀑布的水帘比作玻璃一样的烟幕,形象地描绘出瀑布的绚丽色彩。这一联写得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尾联“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进一步描绘瀑布周围的景色。诗人看到瀑布周围有云雾和石头相伴,仿佛是捉拿月亮的神仙在嬉戏玩耍。这里的“云石子”是指云雾中的石头。“捉月仙”是指神话传说中的捉拿月亮的神仙。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瀑布周围的景色与捉拿月亮的神仙联系起来,形象地描绘出瀑布周围的美丽景色。这一联写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人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瀑布的气势磅礴、绚丽色彩和美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