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飞来朗风岑,玄都上下三青禽。
榑桑已作青海断,鳌丘又逐罗浮沉。
初见蜍精生月腹,前身捣药㜑娑阴。
还仙服食终恍惚,天上仙骸成积林。
手持女娲百炼笛,笛中吹破天地心。
天地心,何高深,八千岁,无知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
第一句“道人飞来朗风岑”,描述了一位道士从远方飞来的情景。朗风岑,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山名,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玄都上下三青禽”,描述了道士在玄都山上飞翔的情景。玄都山,可能是一个道教的圣地,这里有许多神仙居住和活动。
第三句“榑桑已作青海断”,描述了道士用一根长棍将一棵桑树折断。榑桑,是一种树木的名称,被折断后,它的枝条散落在地上,形成了一片海。青海断,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一个自然现象,象征着道士的力量和决断。
第四句“鳌丘又逐罗浮沉”,描述了道士在鳌丘上追逐着一只大鸟,然后大鸟又飞到了罗浮山。鳌丘和罗浮山都是中国的名山,分别位于广东和福建。这里的“又”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追”和“飞”则表达了动作的速度和方向。
第五句“初见蜍精生月腹,前身捣药㜑娑阴”,描述了道士第一次见到一只蛤蟆精时的情景。蜍精,是一种动物的名称,它的身体像月亮一样圆。前身捣药,可能是一个典故,指的是仙人曾经使用过的一种神奇的药物。㜑娑阴,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一个自然现象,象征着神秘和未知。
第六句“还仙服食终恍惚,天上仙骸成积林”,描述了道士修炼成仙后的状态。还仙,表示回到仙界,重新成为仙人。服食,可能是指服用一种神奇的药物。恍惚,表示神志不清,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天上仙骸,可能是指仙人死后化为的骨头,这些骨头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树林。
第七句“手持女娲百炼笛,笛中吹破天地心”,描述了道士手持一把女娲炼制的乐器,吹奏出美妙的音乐,音乐的力量可以吹破天地之间的界限。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她创造了人类和万物。百炼笛,表示这把乐器经过了无数次的锻造,非常坚固和精致。天地心,指代了整个宇宙的奥秘和规律。
这首诗通过对道士、神仙、自然景观和音乐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教和修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