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十圜鼓,散落陈仓野。
犹有夏驾石,盘盘驾之下。
秦鞭血山骨,吴猎焦野火。
夏鼓建不拔,石鸣知者寡。
父老惧谶言,山空石长哑。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且需要注释关键词。最后附上赏析。
诗句解读:
- 周家十圜鼓,散落陈仓野。 - 这里提到的“周家十圜鼓”可能指的是古代一种大型打击乐器,即大鼓,而“散落陈仓野”则描绘了这种鼓在战后或战乱后的散布状态,可能因为战火而散落在野外。这里的“陈仓”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粮仓所在地。
- 犹有夏驾石,盘盘驾之下。 - “夏驾石”可能指的是一种由石头制成的鼓槌,用于敲击鼓面。“犹有”则表示尽管有所损失,但仍然存在。而“盘盘驾之下”则可能是对鼓声的印象,形容鼓声如同盘旋而下,给人以深刻印象。
- 秦鞭血山骨,吴猎焦野火。 - “秦鞭”可能指的是秦朝时的鞭子,这里用作比喻,表示战争带来的破坏。“血山骨”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后的景象,山上满是鲜血,如同被砍伐过的树桩。而“吴猎焦野火”可能指的是吴国(三国时期吴国的别称)时打猎时引起的火灾。这里的“焦”字可能是指火烧焦了地面,留下了焦黑的痕迹。
- 夏鼓建不拔,石鸣知者寡。 - “夏鼓建不拔”可能是指夏鼓虽然建立起来,但无法保持长久,这里可能暗指某种不稳定或短暂的现象。而“石鸣知者寡”则可能是指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理解其含义的人很少。这里的“石鸣”可能是指石头撞击的声音,象征着沉默和无言。
- 父老惧谶言,山空石长哑。 - “父老”可能指的是当地的老人,他们因为害怕预言而感到恐惧。“惧谶言”表明他们担心这些预言会应验。而“山空石长哑”则描绘了一种寂静无声的景象,石头因为长时间的沉默而不发出声音。
译文:
周家的十面大鼓,散落在陈仓的野外。
还有夏朝的石鼓,在山脚下轻轻敲打。
秦朝用鞭子抽打,把山上的血染成红色;
吴国打猎时留下的焦痕,就像燃烧过的土地。
夏鼓虽然立起来,但它的根基却不稳固;
只有那些懂得它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它的真意。
当地老人担忧预言的到来,山谷中只剩下沉默;
石头因为长时间沉寂而变得沉默无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周、夏、秦、吴四个时期的鼓及其相关事件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战争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鼓声和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诗中的每个词都充满了情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战争的惨烈。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象征意义,如“石鸣知者寡”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往往难以被人理解,而“山空石长哑”则传达了一种寂静无声的氛围。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