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开元全盛时,海陵官漕米流脂。丁男老不识兵器,九牧长途不拾遗。
宫中君明臣告老,天下夫和妇循道。蛮夷玉帛涉海来,海平远接三山岛。
仁人为邦未百年,民间斗米七千钱。海陵官漕忽中阻,大舶灭没鱼龙渊。
潢池弄兵本赤子,渤海老臣能料理。如何嫉作豺虎丛,岛国称孤奸万死。
花卿猛将乱国章,太阿倒持不可当。君不见木兰杀贼谢天子,赏功岂愿尚书郎。
《忆昔》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时杜甫在夔州。此诗通过回忆开元盛世,表达了对国家混乱局面的不满和忧虑。
【注释】
- 开元:唐玄宗即位的年号(713—741)。
- 全盛:兴盛到极点。
- 海陵: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当时为海陵县,是漕运的要地。
- 丁男:成年男子。
- 九牧:九州。
- 蛮夷:泛指远方的民族。
- 玉帛:美玉与丝织品,泛指贵重礼品。
- 三山:指舟山群岛。
- 君明臣:君主英明,大臣贤良。
- 斗米七千钱:形容物价高昂,百姓生活困苦。
- 大舶灭没:大型船只沉没。
- 潢池弄兵:指动乱叛乱。
- 渤海老臣:指有才能且经验丰富的官员。
- 豺虎丛中:比喻险恶复杂的环境中。
- 岛国称孤:形容地方势力自行其是,不尊奉中央政权。
- 花卿:唐朝名将,此处指他因战功显赫而专权。
- 太阿倒持:比喻权力失控,导致祸患。
- 木兰杀贼:出自《木兰辞》,指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通过对开元盛世的回忆,杜甫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繁荣的怀念以及对当前混乱局面的忧虑。诗中提到“丁男老不识兵器”,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瘠和人民的困顿。同时,“天下夫和妇循道”也暗示了社会道德的沦丧。最后,“如何嫉作豺虎丛”,则直接指向了政治上的黑暗和腐败。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