堠子个个复个个,十里五里官道课。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
吁嗟堠傍岐转多,堠子荆棘如铜驼。
诗句释义
堠子个个复个个 - “堠子”指的是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土堆或烽火台。此句意味着每个堠子的设置都是重复且均匀的,暗示了道路或路线上的布局是精心设计的,以确保信息能准确快速地传达。
十里五里官道课 - “官道”是指官方指定的道路,“十里五里”表示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这样一条官方道路。这句话强调了这些道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它们连接了不同的区域,方便了人们的通行。
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 - “行人”指的是普通百姓,“捷径”通常指比直接走官方路径更近、更方便的小路。这句诗描述了一些民众为了节省时间或绕开官方规定的道路而选择的非官方路径。这种选择可能基于对官方路线的不信任或其他考虑。
吁嗟堠傍岐转多 - 这里用“吁嗟”表达了某种叹息或哀叹的情绪,可能是对那些选择不当路径的人的一种同情或批评。同时,“岐转多”指的是岔路口很多,增加了选择困难,也反映了民间交通的复杂性。
堠子荆棘如铜驼 - “堠子”依然是土堆或烽火台的意思,而“荆棘”形容其周围的环境恶劣。“铜驼”是一种古代的战车,常用来象征国家的富强和安定。这里用来形容堠子周围环境的艰苦和不安全,暗喻这些土堆或烽火台所处的位置可能不利于通行安全或战略意义。
译文及注释
堠子,一个个复个个,十里五里官道课。
行人捷径行,不从官道过。
吁嗟堠傍岐转多,堠子荆棘如铜驼。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看似简单但富含深意的场景——“堠子”,来反映出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交通规则的态度和选择。通过对“官道”与“捷径”的描述,诗人展示了在传统和实用之间的权衡,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追求便利时可能忽视的安全性问题。最后通过“铜驼”的象征,强化了场景的荒凉和不安全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困境和挑战。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而生动的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展现了一种超越文字的深刻情感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