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雅去已久,宫体争哇淫。
洛阳风一变,枳性随人心。
乡关思萧瑟,作赋哀江南。
调入金钗臂,亡国有馀音。

《览古四十二首》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作品,通过对刘晏的描绘,反映了元代诗人杨维桢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诗中“文学不济世”一句,既是对刘晏个人能力的评价,也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重利轻义现象的批评。

诗中的“子陵江海客”一句,即表明了严光的身份和志趣,他虽身处江湖,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后文通过“仁义立奇论”和“狂奴作故态”等句,进一步描绘了严光的个性和行为,表达了他对权势的不屑一顾。

诗中还提到了刘晏的遭遇:“已闻御史奏,严李有飞言。”“矫制独无罪,加冠礼终存。”这表明刘晏虽然遭受弹劾,但他仍坚持正直的原则,没有受到惩罚。同时,诗中的“汝南许文休”一句,则描绘了一个丧乱中的普通人,敢于挑战权贵,勇于担当正义。

诗中“汝南许文休,丧乱一驽士。敢当诸葛拜,合受玄德鄙。”这句话,既表现了许文休不畏强权、敢于担当的精神,又讽刺了那些只会阿谀奉承、却不敢面对现实的懦夫。这种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批判,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览古四十二首》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评价,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正义和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元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