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有裨将,腰佩双青萍。
青萍夜脱匣,忽杀程务盈。
为书报杀状,伏剑随自刑。
吁嗟古义士,岂复数荆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内容和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比如:本诗中“姚家有裨将”一句中的“裨将”是指什么,“青萍夜脱匣”一句中的“青萍”是指什么;“吁嗟古义士”一句的“义士”指什么;“岂复数荆卿”一句的“荆卿”指什么。

【答案】

(一)
①译文:我家乡有个姓姚的将军,腰佩两把青萍剑。②译文:夜间,他突然拔出腰间所佩双刀,杀死了前来进献奏书的人程务盈。③译文:为报杀父之仇,写了一封告急信,拔剑自杀了。④译文:叹惜地叹息古代的义士啊,难道还能再像荆轲那样?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将领在危急关头,为了国家大义而自尽的故事。诗前六句写将军平日的形象和行动,后四句写将军临危受命,毅然赴死的情景。全诗语言简洁,人物性格鲜明,感情深沉悲壮。
“姚家有裨将”,诗人以“姚”字起首,表明是咏史抒怀之作。“裨将”即副将,泛指军队的中级指挥官。诗人开篇就点出这位将领的身份,为下文作铺垫。
“腰佩双青萍”,描绘的是将军腰间佩带双剑的形象。青萍,是古代的一种剑名,这里指代将军的佩剑。“双”字用得十分巧妙,既写出了将军腰间所佩双剑的数量,又暗指将军手中掌握着兵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夜脱匣,忽杀贼”。这两句诗描述了将军夜间从兵器库中取出双剑,然后突然杀了前来进献奏书的人程务盈的情景。这里的“夜”“忽”都是修饰动作的词语,表现了将军行动迅速、果断的特点。
“为书报杀状,伏剑随自刑。”诗人接着描述将军写信告知朝廷自己已经杀死敌人的情况,并随即自杀。这里的“为书报杀状”指的是将军写信报告自己的行踪和行动结果,而“伏剑随自刑”则是指在得知自己已经杀死敌人之后,立即自杀。这两句诗不仅表现出将军忠诚于国家、不背叛朝廷的品质,更表现出了他为了维护国家大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吁嗟古义士,岂复数荆卿。”最后两句是对将军的赞美和哀悼。诗人感叹古代有许多忠义之士,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而如今能够如此忠诚于国家、敢于面对生死抉择的将领却越来越少了。这两句诗既是对将军的赞扬,也是对那些忠诚于国家、勇于担当重任的将士们的赞美之情。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