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之虎,莫孰御。河之鼠,亦莫余敢侮。虎一怒,鼠无生,鼠一怒,制虎死河浒。
浮云蔽青天,火风卷后土,孰识鼠冤苦。鼠冤苦,诉诸河伯府,河伯为我告天,不生此河虎。

【注释】

“河之虎”:指黄河中的老虎。莫孰御,谁能够制服它?河之鼠,亦莫余敢侮。也指黄河中的老鼠,谁敢欺负它?虎一怒,鼠无生,虎一旦发怒,那么老鼠就活不成了。鼠一怒,制虎死河浒。老鼠一旦发怒,就能把虎杀死在黄河岸边。

河伯:传说中的水神名。府:官府。天:天上。“孰识鼠冤苦”:谁了解这老鼠的冤枉。“鼠冤苦”:指老鼠受到的冤屈痛苦。诉诸河伯:告诉河神。告天:禀告天地。“河伯为我告天,不生此河虎”:河神为我说情,请求天公不要产生这只河中之兽。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寓言诗,通过写老鼠如何战胜老虎的故事,来告诫人们不要做恶事和坏事。全诗语言质朴生动,富有哲理,寓意深长。

诗的前半部分写黄河中的老虎和老鼠的斗争。老虎和老鼠都是大自然中的生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弱肉强食的关系。但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简单地描绘出这种斗争,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弱者如何战胜强者的过程。

首句“河之虎,莫孰御。”意思是说黄河中的老虎,没有人能够制服它。这里的“莫孰御”,既表达了老虎的凶猛,也暗示了它的强大。接着,诗人又写道:“河之鼠,亦莫余敢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黄河中的老鼠,没有人敢欺负它。这里的“莫余敢侮”,既表达了老鼠的聪明伶俐,也暗示了它的坚韧不屈。

诗人描述了老虎和老鼠之间的斗争过程。老虎一发怒,老鼠就会死;而老鼠一发怒,就能够将老虎制服。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老鼠的机智勇敢,同时也暗示了老虎的暴戾残忍。

最后两句,诗人以河神的口吻,表达了对天公的要求。他要求天公不要让黄河出现这样的猛兽,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这里的“河伯为我告天,不生此河虎”一句,不仅是对河水的诅咒,也是对世间不平的一种抗议。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蕴深远。它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正义可以战胜邪恶。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有智慧和勇气,要敢于面对困难,要有正义感和责任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