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年不见大田秋,卖尽犁锄食养牛。
傥有后来耕种日,一时相顾更多愁。
闵农
经年不见大田秋,卖尽犁锄食养牛。
傥有后来耕种日,一时相顾更多愁。
注释:
闵农:哀怜农民的艰难生活。
经年:一年,一个时期。
见:出现,显露。
卖尽犁锄:卖掉了耕田用的犁和锄头。
养牛:指饲养耕牛。
傥(tǎng):倘使,如果。
后:后来,日后。
来日:明天。
相顾:互相看看。
多愁:很多愁苦。
经年不见大田秋,卖尽犁锄食养牛。
傥有后来耕种日,一时相顾更多愁。
闵农
经年不见大田秋,卖尽犁锄食养牛。
傥有后来耕种日,一时相顾更多愁。
注释:
闵农:哀怜农民的艰难生活。
经年:一年,一个时期。
见:出现,显露。
卖尽犁锄:卖掉了耕田用的犁和锄头。
养牛:指饲养耕牛。
傥(tǎng):倘使,如果。
后:后来,日后。
来日:明天。
相顾:互相看看。
多愁:很多愁苦。
哀惠廓上人 丧乱孰为之,哀哉自苍旻。 苍旻覆下土,胡乃不我仁。 此邦失绥驭,干戈起齐民。 一州环七邑,何人匪王臣。 官军久不出,所至多陷沦。 之子在溪上,奔窜如惊麇。 负母入岩谷,承颜无贱贫。 辛苦复来归,亦曰问严亲。 流离不忘孝,如此端可人。 老姑实父党,赴救宁无因。 奈何婴奇祸,清血遂洒尘。 虎口谅不免,龙渊宜自珍。 物情固多变,前知讵能神。 悲风东南来,死生苦难真。 欲哭殊不敢,涉岁今已旬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清源太守的诗,描绘了他在干旱时期为民祈雨的场景。 第一句“金乌翅热碧海红,天南旱火蒸虫虫。”描述了太阳如同一只巨大的翅膀,把天空染成了红色和绿色,南方的天空被旱灾烧得通红,昆虫无处躲藏。这里的“金乌”指的是太阳,“翅热”形容太阳炽热如火,“碧海红”形容天空的颜色。而“天南旱火蒸虫虫”则描绘了南方由于干旱而引发的火灾。 第二句“眼前枯槁百物同,谷价腾涌田苗空。”描绘了由于干旱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堂中人独坐,宾客面如灰(注释): - 堂中:指的是将军的府邸。 - 独坐:指将军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可能因为心事沉重而显得孤独。 - 宾客:可能是指将军的下属或朋友,他们因为某些原因未能到场,表情显得忧郁或失望。 - 颜如灰:形容宾客们的脸色苍白,可能是因为心情低落或感到失望。 2. 为何要为天下,不要让异乐哀(注释): - 为天下:表示将军考虑的是整个国家的福祉。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水车的描写,表现了水车在干旱时的作用。首联写秋旱之甚,“新苗立死”,田寸裂。颔联写水车在西风中呜咽哀鸣,“一夜水车啼不歇”。颈联写老翁赤脚踏龙,怜其辛苦。末联写白水田头月未落,千畦万畦云雨同。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农人的同情和关心,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愤慨和不满。 【答案】 译文: 秋季大旱,土山热得象被烧焦一样,新种的稻苗也枯死了
【诗句】 日者刘代更生之孙清而腴,渊源千载天禄书。 放怀自托日者学,萧然野服来通都。 支干生胜一出口,谁从清镜逃妍丑。 达官连骑塞里闾,市人怀糈争奔走。 列星布置胸中天,下帘一笑收百钱。 淫巫瞽史语神怪,独谈性命非同年。 譊譊终朝劳颊舌,旁人为君长叹息。 黄金台上方急贤,白首天南尚为客。 坦然坦然地行仙,有暇与我相联翩。 春风桐江呼酒船,兴酣梦入三神山。 下观尘世磨蚁旋,归来门前客如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寿母歌》。以下是逐句释义和翻译: 1. 清源西郭先生庐,先生食贫身校书。 清源县的西边有个先生的住所,先生虽然贫穷但依然坚持读书。 2. 先生有母年八十,彩衣白日来庭除。 先生有一位年纪已经八十岁的母亲,她穿着彩色的衣服在白天来到庭院中打扫。 3. 天朝旰食求秀孝,人偕计吏趋公车。 朝廷上因为需要孝顺的人而晚吃饭,人们带着官吏的服饰去赶着公共马车。 4.
饥民聚为盗,邻警来我疆。 有兵既四出,头会家人良。 趣赴义军选,万室日夜忙。 吏言僧寔多,亦可就戎行。 牧守为所误,驱僧若驱羊。 持兵衣短裌,一时俱反常。 伊余生不辰,逢此祇涕滂。 慈悲以为教,王臣所金汤。 复之勿徭赋,甲令明有章。 胡为不尔念,而此出仓皇。 军旅托未学,佳兵云不祥。 永言愧二子,归哉慎行藏。 译文: 饥民聚为盗,邻警来我疆。 有兵既四出,头会家人良。 趣赴义军选,万室日夜忙。
宝公之堂天下奇,十日不到思见之。 暗泉流来不知处,尽作宝公堂下池。 朝朝坐客笑谭里,黄金鲫鱼三百尾。 风波不动人影闲,一片青天在寒水。 丹梯百尺新楼开,六月面面清风来。 青山有眼爱人好,隔云飞舞相徘徊。 从来山水心所向,池上高歌复楼上。 我亦结茅归作堂,岁晚置身山水乡。 注释: 宝公之堂 - 指宝公和尚的庙堂。 十日不到思见之 - 十天没有到,就想见到它。 暗泉流来不知处 -
【注释】 一、天朝:朝廷,这里指大唐。 二、四海:全国。 三、荒徼:边远的地方。 四、维:语气词,无义。 五、监邑:监督的地方或州郡。 六、猗欤:称赞语,犹“嗟叹”也。 七、三年:一年间。 八、弦歌:弦乐器和歌唱。 九、井里:井邑,泛指乡里。 十、风化:风俗教化。 十一、讲学:讲习经术。 十二、成均:指太学,即国子监。 十三、折狱:断案。 十四、折狱有道,言其能明辨是非,审理案件。 十五
【注释】 1. 病闻钱将军过访(钱将军:指钱起,字仲文,唐代著名诗人。)不果因其听雨诗用韵谢:钱起听到我卧病在床无法接待他来访,就写了一首诗作为答谢。 2. 始闻顾蓬荜:开始听说钱起住在简陋的房子里。 3. 旋觉回高轩:不久又觉得回到了宽敞明亮的书房里。高轩:高大的厅堂。 4. 属余方卧疾:因为我正卧病在床。 5. 传呼无乃喧:派人来召唤,会不会太吵闹了呢? 6. 爱人谅以德
注释:珠公是从永阳山中的僧人。从他山上的居所出来,所以写下这首诗。日日思山不肯归,年年来事固多违。老禅真有诛茅地,应许孤云作伴飞。 赏析:此诗是僧人在山中归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俗世的厌恶之情。首句“日日思山不肯归”,描绘了僧人每天思念着山林生活,但却又不愿回到世俗中去的情感。次句“年来心事固多违”则是说,这些年来的世事纷扰让他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第三句“老禅真有诛茅地”
【注释】 珠公:指唐末诗人郑处晦。永阳山:今湖南永兴县南,有永阳洞,又名玉溪洞,相传郑处晦曾居此。槁(gǎo)因赋:指郑处晦归隐后所作诗文。政为时危去卜居:意为他因为国家动乱而隐居。政为:因为;时危:国势危险;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不知霜雪满头颅:意谓鬓发如霜似雪。 【赏析】 这首诗是郑处晦在永阳山中隐居后写的。诗的开头两句,写他因国事而离开家乡,到永阳山中隐居。“政为时危”
哀殍 斗米而今已十千,几人身在到明年。 谯门有粥如甘露,活得操瓢死道边。 译文: 现在的粮食价格上涨到了每斗十千钱的地步,许多人已经活不下去,只能等到第二年再活下去。 但是幸运的是,在一些地方,像谯门这样的公共设施仍然提供免费的粥食,就像甘露一样,让那些饥肠辘辘的人们得以生存下去。 对于那些不得不依靠乞讨为生的贫苦百姓来说,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无法承受,甚至可能因为饥饿而选择自杀。 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简郡守 - 诗意解读:本诗以“简郡守”作为开头,表达了对地方长官的敬仰之情。诗人自号梦观道人,著有《紫云开士传》,通过此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郡守这一职位的尊重和期待。诗中描绘了一位威严、公正的郡守形象,他如同天南的一点尘埃,不染世俗,只关注于治理百姓的事务。 2. 天子临轩遣老臣 - 诗意解读:此句表达了皇帝对郡守的重视。天子临轩,派遣年长的官员前去任郡守
诗句:近日清声不及初,使君心事果何如。 译文:近日的名声还不如最初的时候,使君的心事究竟如何? 关键词:近日清声、使君、心事、桃源县、卢公 赏析:诗人以“近日清声不及初,使君心事果何如”开篇,表达了对使君新上任后名声变化的担忧。他担心使君在新的岗位上是否能像以前一样保持清廉,是否能够坚守初心。诗中用“近日”和“初”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推移和使君名声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使君的关心和期望。 注释
世事纷扰休重提 柴门深掩百岁身 白发无须剃,知己难再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处之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首句“世事纷纷勿重陈”点明了诗的主题,即不要频繁提及那些纷繁复杂的世事,以免徒增烦恼。次句“柴门高掩百年身”,则描绘了一幅闭门隐居的生活图景,象征着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第三句“满头白发不须薙”(意为不必去理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活选择的无为而治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