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为时危去卜居,不知霜雪满头颅。
归来一笑诗成卷,还记桃源路也无。
【注释】
珠公:指唐末诗人郑处晦。永阳山:今湖南永兴县南,有永阳洞,又名玉溪洞,相传郑处晦曾居此。槁(gǎo)因赋:指郑处晦归隐后所作诗文。政为时危去卜居:意为他因为国家动乱而隐居。政为:因为;时危:国势危险;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不知霜雪满头颅:意谓鬓发如霜似雪。
【赏析】
这首诗是郑处晦在永阳山中隐居后写的。诗的开头两句,写他因国事而离开家乡,到永阳山中隐居。“政为时危”,点明自己离开家乡的原因;“卜居”二字,说明自己的隐居是出于不得已,而不是主动的选择。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却包含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表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三、四句,写诗人归来后的感想。他回来之后,看到自己的白发已经很多了,想到自己还乡后所作的诗歌,不禁笑了起来。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他回到故乡后的情景,实际上也是写他对自己过去所走过的道路的回忆和评价。“一笑”二字,既写出他的轻松愉快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对自己的过去的回顾和反省,从而进一步显示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说,他回到故乡后,还记得那桃源路啊!桃源,是古代传说中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的地方。这里用“桃源路”来比喻他所选择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诗不仅表明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喜爱,而且也表明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