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闽天南陬,实惟文明方。
风气一以开,文治何其昌。
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
开端固匪易,再造伊谁当。

【注释】:

上严廉访十首:指诗人为御史时写的十首诗。

七闽天南陬:福建的东南角,即福建地区。

实惟文明方:实际上正是文明之地。

风气一以开:风气一变,社会风尚便开始开放。

文治何其昌:文化教育多么兴盛啊。

我思常公化:我怀念常衮的教化。

迪我真无疆:启发我真是无边无涯。

开端固匪易:开头固然不容易。

再造伊谁当:重建国家需要谁来担当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御史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于常衮的崇敬之情。

首联“七闽天南陬,实惟文明方”,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七闽大地,赞叹这里是一个真正的文明之地。这里的“文明”二字,不仅仅是指政治清明、法律完善,更是指人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诗人认为,一个地区的繁荣昌盛,不仅取决于它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道德风尚。因此,他对于七闽这片土地充满了敬意和期待。

颔联“风气一以开,文治何其昌”,则是进一步强调了文化教育在一个地方繁荣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修养,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文化教育的建设,为地方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颈联“我思常公化,迪我真无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常衮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美好品质的赞美。他认为,常衮是一位真正有学问、有能力的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正直、公正无私。他的这种品质深深地感染和影响了他周围的人,使得他们受益匪浅。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尾联“开端固匪易,再造伊谁当”,则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复兴和重建?诗人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有人来担当这个重任。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这个人是谁,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读者的思考。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人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