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思传记学,本欲释经义。
春秋列三家,仪礼亦存二。
荆舒彼何人,繁碎妄讥毁。
煌煌姬孔书,坐此竟废弃。
【注释】
上严廉访十首:指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诗。
因思传记学:思考《尚书·舜典》等典籍所载的“帝尧、皋陶、益、稷、契、伊尹、傅说、吕望、周公”等人物事迹。
本欲释经义:本来是想解释《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的含义,即所谓“经义”。
春秋列三家:指《左传》中有三家不同的记载。
仪礼亦存二:指《周礼》中也有两家不同的记载。
荆舒彼何人:荆舒,指楚国;彼,指示代词。屈原曾对楚怀王说:“余不忍为此态也。”意思是说:我实在不忍看到你们这些做臣子的如此卑污!
繁碎妄讥毁:繁碎,杂乱无章;妄,随意,任意地;讥,非难;毁,诽谤。指当时一些儒生随意诋毁屈原的文章。
煌煌姬孔书:煌煌,光耀的样子;姬孔,指孔子与周公。指屈原的文章虽然不是出自孔子、周公之手,但也是光辉灿烂、值得重视的。
坐此竟废弃:坐在这里,竟然被废弃不用。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在江西作官时所作。作者借古人之笔来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反对投降的高尚气节。
诗的前两句为第一层。诗人从《尚书·舜典》中记述的帝王圣贤事迹出发,想到《尚书·尧典》和《周礼》中的三朝重臣——皋陶、益、稷、契、伊尹、傅说、吕望、周公,他们都是圣明君主的辅佐大臣,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这两句是对屈原的赞颂。屈原曾说:“余不忍为此态也”(《九歌·离骚》)。可见诗人对屈原的人品是极其赞赏的。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屈原曾对楚怀王说:“余不忍为此态也。”这里诗人用意是在讽刺那些以“繁碎妄讥毁”的态度看待屈原文章的儒生们。
末六句为第三层。屈原的《九歌》虽然不是出于孔子、周公之作,但也是光辉灿烂、值得重视的。诗人借用孔子的话,说明屈原的文字虽然不出于孔子或周公之手,但却是值得人们珍视和重视的。诗人希望人们不要像对待《左传》那样随意地批评屈原的文章。
全诗结构紧凑,前后照应,层层深入,最后归结到屈原身上,使诗歌的中心思想更加突出。诗的语言虽平易朴实,却能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深刻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