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未逾月,辄复入山去。
平生武夷志,兹游适真遇。
诛茅倘可遂,岂但山水趣。
扶摇欣夙心,踌躇动长虑。
恭惟文公学,倡道匪虚语。
向微剖析功,斯人遂聋瞽。
斋居一原叹,此叹无人悟。
晚年制作心,门人未轻许。
真实浸泬寥,枝叶谩夸诩。
漂沦未百年,剽窃立门户。
吾党固有愆,斯道自今古。
扶偏须忠臣,邪说可无距。
同志此来游,兴言激余素。
礼乐愧河汾,兴唐竟谁予。
大隐堂前水,滔滔自东注。
回薄万古心,无言对天柱。

【注】崇安县学:指福建崇安县的县学。

出山未逾月,辄复入山去。

平生武夷志,兹游适真遇。

诛茅倘可遂,岂但山水趣。

扶摇欣夙心,踌躇动长虑。

恭惟文公学,倡道匪虚语。

向微剖析功,斯人遂聋瞽。

斋居一原叹,此叹无人悟。

晚年制作心,门人未轻许。

真实浸泬寥,枝叶谩夸诩。

漂沦未百年,剽窃立门户。

吾党固有愆,斯道自今古。

扶偏须忠臣,邪说可无距。

同志此来游,兴言激余素。

礼乐愧河汾,兴唐竟谁予。

大隐堂前水,滔滔自东注。

回薄万古心,无言对天柱。

赏析:这首《和张南轩登高》是诗人在闽中与朋友相聚时的即席之作。全诗共八句四十字。开头四句点明自己到闽中的时间不长,便又下山而去;接着写自己到闽中后,看到武夷山的风光,感到十分惬意;然后写自己在武夷山上诛茅筑屋,准备长期居住;最后两句,表示自己虽然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款待,但仍然觉得不够。

首联写诗人刚到闽中不久,就又下山了。这是由于诗人有志于武夷山的风光,想在那里安家落户;但后来他发现武夷山的风光远不如他想象的那样美好,因此他又不得不离开武夷山,下山去了。这一句既表明诗人初到闽中时的心情,也暗示了他对武夷山风光的失望之情。颔联写诗人在武夷山上所看到的风光,以及他对这些风光的感受。诗人看到武夷山的峰峦起伏,云雾缭绕,感到十分惬意,于是决定在这里住下来。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武夷山风光的喜爱,也表明了他决心在武夷山上安家落户的决心。颈联写诗人在武夷山上诛茅筑屋的情况。因为诗人想在武夷山上长期居住下去,所以需要诛茅筑屋。但后来他并没有这样做,只是暂时住在山上而已。这一句既表明了诗人在武夷山上的打算,也暗示了他对武夷山风光的失望之情。尾联写诗人对武夷山风景的评价。因为诗人在武夷山上看到的风景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美好,所以他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也不满意。这一句既表明了诗人对武夷山风光的评价,也暗示了他离开这里的原因。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初到闽中时的心情,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在武夷山风光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