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霜露降,凛凛寒气生。
是月当授衣,有布织未成。
天寒催刀尺,机杼可无营。
教女学纺纑,举足疾且轻。
舍南与舍北,嘒嘒闻车声。
通都富豪家,华屋贮娉婷。
被服杂罗绮,五色相间明。
听说贫家女,恻然当动情。
【注释】
- 二十四首:即二十四幅,指《耕织图》。
- 懿旨:皇帝的圣旨。
- 授衣:给衣服。
- 布织未成:指尚未织成的布和衣服。
- 天寒:天气寒冷。
- 机杼:纺织机。
- 纺纑:纺纱。
- 舍南:房屋的南面。
- 通都:大城市。
- 富豪家:富贵人家。
- 娉婷:形容女子身材美好。
- 恻然:内心感动的样子。
【赏析】
这首题《耕织图》诗作于元贞元年(1295年)。诗人借题发挥,描绘了一个贫穷农家在寒秋时节,尽管天寒地冻、生活困苦,但仍然坚持劳作的情景。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
- 起句 - “季秋霜露降,凛凛寒气生。”描述了季节的变化,霜露降下,气候转冷,给人带来寒冷的感觉。
- 中段 - “是月当授衣,有布织未成。”指出这个月份应当开始准备衣物了,因为布和衣服还未织好,所以需要等待。
- 转折 - “天寒催刀尺,机杼可无营。”随着天气变冷,人们更加需要织布和做衣服,机杼声变得频繁。
- 结尾 - “舍南与舍北,嘒嘒闻车声。”在屋子的南面和北面都能听到马车的声音,说明富人家的车辆往来频繁。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贫穷农家在寒天里坚持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重。它不仅仅是对农活的描写,更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