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侵轶寻常事,但恨朝臣少寇莱。
汴水殿荒秋鸟下,金陵城落暮潮来。
忠臣遗庙长存祀,吴代诸孙肯一哀。
理棹又为江海去,不妨览古更迟回。
【注释】
杨君:即杨凝式(907-954),字景度,晋州人。北宋初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员外郎、太子少傅。其书法风格以瘦硬著称,尤擅长行书、草书。虞公:即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邵庵,祖籍浙江嘉定,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博学多才,尤其擅长散文,有《道园遗稿》。雍公:指虞集。雍公:虞集的字。雍公:虞集的字。雍公:虞集的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虞学士时所写的,诗人在诗中既抒发了对虞学士的深情厚谊,也表达出了自己对友人去职赴任的惋惜之情。全诗一气呵成,感情深沉,意境开阔。
第一句“边陲侵轶寻常事”,诗人开篇便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当前国家边境受到侵犯的严重情况,这既是实写,也暗含了对朝政的忧虑之情。第二句“但恨朝臣少寇莱”,诗人感叹朝中大臣太少,不能抵御外侮。这里,“寇莱”是借用历史典故,意指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寇”又可理解为“抵御外敌”。整句的意思是说:只恨朝廷中的大臣太少,无法抵御外患。第三句“汴水殿荒秋鸟下,金陵城落暮潮来”,诗人描绘了一幅秋日汴河上的景象。诗人用“汴水殿荒”来形容当时的国都开封已经荒凉破败,而“金陵城落暮潮来”则描绘出夕阳下的江南古城南京,潮水涌动的情景。这两句既展现了当时国家的衰败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开的惋惜之情。第四句“忠臣遗庙长存祀,吴代诸孙肯一哀”,诗人转而描写了忠臣的祭祀活动。这里所说的“忠臣遗庙”是指为纪念忠诚之臣而立的祠堂,而“吴代诸孙”则指的是吴地(今江苏一带)的子孙后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忠诚之士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第五句“理棹又为江海去,不妨览古更迟回”,诗人最后一句以江海作比喻,表达了自己虽然要远行去江海之间,但仍会时刻关注国家大事,不忘故土之意。同时,这也表达了他对朋友即将离京的依依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边境受到侵犯、朝廷大臣太少、国都汴京与南京的衰败、忠臣祭祀等活动以及江海之行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借古讽今等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