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出忧雨来,今行恐无雨。
傥苏八月旱,宁受一日苦。
潇潇凉浥稻,稍稍润入土。
生物吸流滋,如饥得膏乳。
田家隔短墙,颇亦闻笑语。
幸收饘粥资,筋力庶可补。

山中杂赋二首

《山中杂赋》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流寓蜀中,生活困顿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这两首作为其中的第二首,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充满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

译文:
过去因为担心下雨而担忧,现在行走恐怕没有雨。
如果八月干旱,宁愿忍受一天的苦难。
潇潇洒洒的凉风滋润稻谷,渐渐润泽了土地。
万物吸收着滋养,就像饥饿的人得到奶一样。
田家的人家隔着矮墙,也可以听到笑语声。
幸好收了饘粥的资财,筋力也许能弥补损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和关爱。首先,作者以“昔出忧雨来,今行恐无雨”两句开篇,表达了自己对农民因雨天出行而产生的忧虑。这种忧虑不仅仅是由于天气的变化,更是出于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接下来,“傥苏八月旱,宁受一日苦”两句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在旱灾面前所承受的困难与辛酸。这里的“傥苏”一词,意为“侥幸”,暗示了农民们在这种困境中仍然坚持劳作的情景。最后,“幸收饘粥资,筋力庶可补”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农民能够收获饘粥资财的喜悦之情,也暗含了对他们辛勤工作、自强不息精神的赞扬。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杜甫深厚的仁爱之心和人文关怀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