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萧条井邑墟,名山何处可藏书。
神伤乔木高风里,日乱荒榛细雨馀。
卖药有人知姓字,灌园无力任耕锄。
敢逃非士非农诮,会跨琴高赤鲤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及其对应的翻译:
第1-2句:
岩石萧条井邑墟,名山何处可藏书。
- 非士非农:这里指的是隐居的隐士或农夫,他们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在山林之中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 岩石萧条:形容山石荒凉,没有生机。
- 井邑墟:指城镇或村落,已经破败不堪。
- 名山何处可藏书:意指那些著名的山脉之中,又怎能找到适合藏书的地方呢?
第3-4句:
神伤乔木高风里,日乱荒榛细雨余。
- 非士非农:继续描述不追求名利、隐居生活的人。
- 神伤乔木:形容树木高大挺拔,但因风吹日晒而显得憔悴。
- 高风里:指高大的树木被风吹得摇曳生姿。
- 日乱荒榛:形容经过雨水洗礼后,原本茂密的森林变得稀疏,一片狼藉。
- 细雨余:指细雨停歇后的景象,但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第5-6句:
卖药有人知姓字,灌园无力任耕锄。
- 非士非农:继续强调这种生活方式的人。
- 卖药有:有人在山林中售卖草药,说明有人从事这种活动。
- 知姓字:知道这些人的名字和来历。
- 灌园无力:有些人无力管理自己的田地,可能是指那些没有足够能力耕种土地的人。
第7-8句:
敢逃非士非农诮,会跨琴高赤鲤鱼。
- 非士非农:再次强调这种隐居生活的人。
- 敢逃:勇敢地逃离世俗生活。
- 会跨琴高赤鲤鱼:这里的“琴”可能是指隐士所居住的山林或寺庙,而“赤鲤鱼”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秘生物,代表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描绘隐居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对名利场的冷漠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非士非农”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认同和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隐士们的高洁形象,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