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逢秋易感伤,萧条忽觉近重阳。
荒村风雨行人少,故里烟尘病日长。
太史藏山书未就,少师入海梦难忘。
愁极每疑彭泽令,便将何道出羲皇。
【注释】
多难逢秋易感伤:秋天是多事之秋,容易引发人们的伤感情绪。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又称“重阳节”。
荒村:荒凉的村落。
故里:故乡。
烟尘:指战争。
太史藏山书未就:指司马迁(字子长,汉武帝时太史令)曾著《史记》,因遭李陵事件牵连,受刑残害而未能完成。
少师入海梦难忘:指扬雄(字子云,西汉文学家)曾梦见自己乘船到海上游览,后被征为大夫,他作《甘泉赋》以自荐,但不久便遭贬谪。
愁极每疑彭泽令: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诗人),曾任彭泽县令,因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辞官归田,过着隐居的生活。
便将何道出羲皇:指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曾想从周文王那里学习治国之道,却未得其法。
【赏析】
此诗首联两句,写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之际,诗人又逢战乱之秋,内心感到格外的凄凉悲苦。“逢”与“易感伤”,点明题面,“萧条忽觉近重阳”,写出了诗人在战乱之时对重阳佳节的怀念之情。
颔联两句,写诗人客居异乡,看到家乡的景象,更加思念家乡,感慨自己不能回到故乡去。“荒村”一词,既形容了环境,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病日长”一句,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描写,更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残酷现实。
颈联两句,诗人回忆自己的过去,曾经有过雄心壮志,但最终却被残酷的现实所摧垮。“太史藏山书未就”指的是司马迁,他曾立志要完成一部伟大的史书——《史记》,但由于受到李陵事件的影响而被处以宫刑,终生不得志。“少师入海梦难忘”则是说扬雄曾经梦见自己乘船游历大海,但他后来被贬至南海郡任职,虽然也曾作过《甘泉赋》,但是很快就因为触犯了权贵而被贬。
尾联两句,诗人感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无法改变现状。“便将何道出羲皇”,意思是说即使想回到过去的理想境界去,也是不可能的。最后一句则是说,既然人世间没有出路,不如就做一名隐士吧!这里的“羲皇”,是指上古时期的帝王尧舜时代,也是古代传说中的理想社会。
全诗通过对秋风、战乱、故乡、历史和理想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之秋的凄苦心境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比喻手法,使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