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众籁寂,天空缺月明。
幽人据槁梧,逸响发清声。
一弹再三弹,中含太古情。
坐深听来久,山水有馀清。
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
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

【解析】

此为五言古诗。全诗以琴声的清越,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夜深众籁寂”,夜深人静之时,万籁俱寂,只有月亮还高挂在天幕上,发出淡淡的清光。这是写夜的幽寂与清冷。“天空缺月明”,在一片漆黑之中,只有一弯明月高悬,皎洁、明亮。这是写月的清冷与孤寂。“幽人据槁梧,逸响发清声。”深夜里,一个人坐在枯枝败叶堆积成的梧树下,悠然自得地弹奏着琴曲,悠扬的琴声飘荡开来,回旋在寂静的夜空中,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写人弹琴的情景。“中含太古情”,这琴声中蕴含着远古的情怀,仿佛是上古时代遗风的延续,让人陶醉。“坐深听来久,山水有馀清。”我坐在这里静静地聆听,时间已过去了很长时间,周围环境显得更加清新了。这是写听琴的感受。“子期既物化,赏心谁与并”既然知音已经去世,欣赏音乐的快乐又和谁一起去分享呢?这是说知音难觅,欣赏音乐的快乐难以与人共享。“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峥嵘。”心中充满感慨,感叹天地之广阔,宇宙之浩渺。这是说人生易老,时光易逝,宇宙万物永恒不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花秋月本无情,然而在诗人眼中却仿佛有情;春天的花落去时,好像能听见它们在伤心哭泣;秋天的鸟儿离开南方时,好像也感到愁思满怀。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把花鸟人格化,将花鸟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抒发了作者对知音难觅、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首联写深夜无人之景,次句点出此时正是月明之夜。第三联写弹琴之人,第四联写听琴之人。第五联写弹琴者因知音已逝而感叹不已。最后两句写弹琴者因感慨世事无常而叹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