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载真名士,风流追谢安。
每留宾客饮,歌舞杂相欢。
却有丹青士,灯前密细看。
谁知筵上景?
明日到金銮。
【注释】:
- 题顾宏中画韩熙载夜宴图:这是一幅描绘韩熙载在金銮殿夜宴的图画,顾宏中是画这幅画的画家。
- 熙载真名士:韩熙载真是一个真正的名士。
- 风流追谢(xī)安:韩熙载的风流举止,可以与晋朝的谢安相比。
- 每留宾客饮:每次宴请客人喝酒。
- 却有丹青士:却有擅长绘画的人。
- 灯前密细看:在灯光下仔细观赏。
- 谁知筵上景?明日到金銮:谁知道宴会上的情景呢?明天就要去金銮殿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顾恺之画的《韩熙载夜宴图》。诗人通过对画面的描述,赞美了韩熙载的高洁风骨、儒雅风度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第一句“熙载真名士”,赞美韩熙载是一个真正的名士。这里的“真”字,强调了韩熙载的名士身份不是虚假的,而是真实存在的。第二句“风流追谢安”,进一步赞美韩熙载的才情出众,他的风流举止堪比晋朝的谢安。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以风度翩翩、才情横溢而闻名于世。韩熙载与之相比,同样具有这样的风采。第三句“每留宾客饮”,描述了韩熙载喜欢与宾客一起饮酒作乐的情景。这里的“留”字,既表示了韩熙载的热情好客,又暗示了他善于交际的性格特点。第四句“歌舞杂相欢”,进一步描绘了宴会上欢快的场景。这里的“舞”和“歌”都是古代宴会中常见的娱乐活动,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第五句“却有丹青士,灯前密细看”,转折到了画家顾恺之,他在灯火阑珊处仔细地观赏这幅作品,从中领悟其中的意境。这里的“却”字,表明了顾恺之对于画作的专注和尊重。第六句“谁知筵上景”,再次回到宴席上的景色,但这次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这里的“知”字,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景象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明日到金銮”,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暗示着这幅画作将会受到极高的评价,甚至会传颂千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才情又注重礼仪的名士形象。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对这幅画作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