崒嵂环墙连数堵,宋亡犹是循王府。渡南功臣王第一,赐第钱塘贮歌舞。
筑墙远取南山土,军士肩赪汗流股。桢干停匀杵筑坚,小却犹支三百年。
当时能留岳忠武,返旆定可铭燕然。嫖姚忘家子婿戮,宰嚭卖国身名全。
偷安湖山忘大辱,诏谕江南等臣仆。萧墙缭周千柱宫,只欠甑泥蒸后筑。
带砺镌铭在甲第,筑墙不厌高于屋。远雁秋横五国城,帛书无复泪交倾。
可怜忠臣痛刻骨,空令志士死结缨。佞显忠诛谁得失?二百年馀昭白日。
旧时每见古墙边,鬼灯夜暗光如漆。墙土于今化作灰,欲问故老心先摧。
只有省垣新筑后,鼓角声殷吴山隈。

古墙行,并序

崒嵂环墙连数堵,宋亡犹是循王府。渡南功臣王第一,赐第钱塘贮歌舞。
筑墙远取南山土,军士肩赪汗流股。桢干停匀杵筑坚,小却犹支三百年。
当时能留岳忠武,返旆定可铭燕然。嫖姚忘家子婿戮,宰嚭卖国身名全。
偷安湖山忘大辱,诏谕江南等臣仆。萧墙缭周千柱宫,只欠甑泥蒸后筑。
带砺镌铭在甲第,筑墙不厌高于屋。远雁秋横五国城,帛书无复泪交倾。
可怜忠臣痛刻骨,空令志士死结缨。佞显忠诛谁得失?二百年馀昭白日。
旧时每见古墙边,鬼灯夜暗光如漆。墙土于今化作灰,欲问故老心先摧。
只有省垣新筑后,鼓角声殷吴山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末年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苦难。诗中通过描写古墙的修建来象征国家的兴衰更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民的同情。

第一句“崒嵂环墙连数堵,宋亡犹是循王府”,描述的是南宋灭亡后,虽然国家已亡,但建筑依然存在,象征着国家的根基未破。这里的“循王”指的是宋恭帝赵眘,他是宋宁宗的第六个儿子,曾被封为循王。然而,他在位仅三个月就被迫出逃,成为了金朝俘虏。

第二句“渡南功臣王第一,赐第钱塘贮歌舞”,则是说在南宋灭亡后,一些有功之臣仍被封赏,他们的府邸位于钱塘,这里曾是南宋的都城。这些功臣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可能已经忘却了曾经的国家和人民。

第三句“筑墙远取南山土,军士肩赪汗流股”描述的是建造城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士兵们为了建墙而辛勤劳作,他们的汗水洒在土地上,使得土地变得肥沃。这里的“赪汗”是指士兵汗水的颜色,象征着他们的辛苦付出。

第四句“桢干停匀杵筑坚,小却犹支三百年”,则是说城墙的建筑材料虽然经过搅拌变得均匀,但仍然不够坚硬,需要继续加固。这里的“小却”是指城墙的高度不足,但仍能支撑三百年的风雨。

第五句“当时能留岳忠武,返旆定可铭燕然”则是说当时的人们如果能留下像岳飞这样的忠诚之士,那么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这里的“燕然”是指长城,象征着国家的边疆安全。

第六句“嫖姚忘家子婿戮,宰嚭卖国身名全”则是说一些人忘记了自己的家国情怀,甚至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这里的“嫖姚”是指秦代的将领白起,他因为被冤枉而死;“宰嚭”则是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夫差,他曾因贪腐而被处死。这两处都是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典故,代表着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的对比。

第七句“偷安湖山忘大辱,诏谕江南等臣仆”则是说有人贪图安逸而忘记了国家和民族的耻辱,他们接受诏谕江南的命令作为臣仆。这里的“诏谕”是指皇帝的命令,江南则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这里的“等臣仆”是指那些接受了诏谕命令的臣子们。

第八句“萧墙缭周千柱宫,只欠甑泥蒸后筑”则是说宫殿周围有一圈高大的围墙,只是缺少了一些重要的材料,如甑泥。这里的“甑泥”是一种用于筑墙的材料,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第九句“带砺镌铭在甲第,筑墙不厌高于屋”则是说国家的基业应该不断巩固和发展,就像带子上的磨痕一样铭刻在甲板上。这里的“带砺”是指带子的磨痕,象征着国家的坚韧不拔;“镌铭”则是指刻在甲板上的文字,代表着国家的荣耀和尊严。这里的“高于屋”表示城墙不应该低于房屋的高度,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第十句“远雁秋横五国城,帛书无复泪交倾”则是说远方的雁群在秋天时横越过五国城的上空,但是那里的人民已经不再用泪水来表达他们的悲痛了。这里的“五国城”是一个地名,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个城市或地区。这里的“帛书”则是指书信或者信函。这两处都是古代历史上的典故,代表着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无奈。

第十一句“可怜忠臣痛刻骨,空令志士死结缨”则是说那些忠臣们的悲痛之情深到骨髓,但却没有能够阻止他们为国家而战的决心。这里的“忠臣”是指那些忠于国家的人;“志士”则是指那些有抱负的人。这里的“结缨”是一种古代的束发方式,象征着誓言或者决心。这里的“痛刻骨”表示这些忠臣们的内心痛苦到了极点;“空令”则是指这些忠臣们的努力没有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这两处都是古代历史上的典故,代表着忠诚与牺牲。

第十二句“佞显忠诛谁得失?二百年馀昭白日”,则是说那些奸佞小人得到了权力而杀害忠良的人是谁呢?这种颠倒是非的行为已经持续了二百多年了。这里的“佞显忠诛”表示奸佞之人得到了权力而杀害忠良之人;“谁得失?”则是问这种颠倒是非的行为是谁造成的。这里的“昭白日”则是指阳光普照大地,意味着正义终将得到伸张。

第十三句“旧时每见古墙边,鬼灯夜暗光如漆”则是说过去我经常看到这些古墙边,夜晚的时候灯火通明如同漆一样黑。这里的“鬼灯”是一种古老的灯具,通常在夜间使用;“夜暗光如漆”则是指夜晚的灯光明亮如同漆一样黑。这两处都是古代历史上的典故,代表着黑暗与光明的斗争。

第十四句“墙土于今化作灰,欲问故老心先摧”则是说现在这些墙土已经被风化成了灰烬,我想问问那些老人他们的心中是否还存有当年的仇恨?这里的“故老”是指过去的老人;“心先摧”则是指他们的心中已经破碎不堪了。这两处都是古代历史上的典故,代表着岁月流逝和人们的心境变化。

第十五句“只有省垣新筑后,鼓角声殷吴山隈”则是说只有在新建的省垣之后才会有鼓角声在山隈回响。这里的“省垣”是指省级行政区域内的城墙;“鼓角声殷”则是指鼓号声在山间回荡。这两处都是古代历史上的典故,代表着国家的重建和发展。

整首诗通过对古墙的描述,反映了南宋末年的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诗人通过描绘建筑、历史典故以及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民的同情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