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宣圣,以诗教我。
兴观群怨,皆与曰可。
诚笃是学,感发志意。
善善恶恶,庶全美刺。
诗人得失,于焉考见。
妍媸在已,反省毋眩。
和以处众,不至于流。
设使雷同,其道亦缪。
惩创羞恶,中惟一致。
温柔敦厚,慎勿暴气。
用以事亲,孝哉有子。
移以为忠,曾不越此。
鸟兽草木,名类匪一。
惟笃学问,旁资多识。
是我宣圣,以诗设教。
下逮百王,是则是效。
嘉子嗜学,尤勤于诗。
以可名斋,义实在兹。
六义具存,既殚源委。
以咏以歌,性情斯理。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勃的作品,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宣圣孔子的教育理念和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诗的第一句“大哉宣圣,以诗教我”表达了对孔子的敬仰和对诗歌教育的肯定。宣圣即孔子,他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教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圣人。
第二句“兴观群怨,皆与曰可”则强调了诗歌在表达情感、引发共鸣方面的作用。这里的“兴”指的是诗歌开头部分所描绘的情景或氛围,“观”是指诗歌中描绘的人物或景象,“群怨”则是指诗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或人们的情感。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诗歌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们产生深刻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阐释了诗歌教育的重要性:“诚笃是学,感发志意”、“善善恶恶,庶全美刺”、“诗人得失,于焉考见”。这些诗句表明,学习诗歌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的实践,也是提升个人品格和审美能力的途径。通过对诗歌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善恶美丑的价值观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
接下来的内容则是对诗人个人品质的赞美:“妍媸在已,反省毋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应该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不要迷失在外界的诱惑之中。同时,“和以处众,不至于流”则是告诫人们要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避免陷入无原则的纷争之中。
最后几句则是总结全文,强调诗歌教育的重要性:“设使雷同,其道亦缪。”如果大家都只是盲目地模仿他人,那么这种教育方式就是错误的。“惩创羞恶,中惟一致”则表示通过诗歌教育可以激发人们内心的良知和正义感,促使他们在面对错误和不道德行为时能够勇于站出来进行批评和制止。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道德教育和人性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