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
山头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
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鱼夜飞出。
碧桐花下觅神仙,白日山中遇樵牧。
深谷传响山有灵,东山人唤西山应。
渔人误入水帘洞,石雀倒挂丹崖藤。
桐荒路断行人少,石上春风长瑶草。
月暗黄鹤飞渡江,仙人一去梧桐老。
【诗句释义】
桐君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为越王勾践所建。山高峻雄伟,山上有桐柏观、桐君祠,桐君溪流过其间;山下有西泠印社,古迹颇多。
“仙人不住芙蓉城”,芙蓉城指神仙居住的宫殿。
“山头笑指梧桐青”,梧桐是常绿树,春天叶子发青,秋天叶子变红,故称梧桐。诗人用它来比喻山,形容山峰秀丽。
“至今山水俱得名”,意思是桐君山自古以来就有名,所以后来才有了桐柏观、桐君溪、西泠印社等。
“丹光夜照江水赤”,丹光指的是夕阳余晖,江水因之而显得通红。这是描写日落时分的景色。
“赤浪神鱼夜飞出”,赤浪是指红色的波浪。神鱼是指龙或者凤凰之类的神兽,这里指的是龙或凤凰之类能在夜晚飞出来的神兽。
“碧桐花下觅神仙”,意思是说在桐花树下寻找神仙。这里的桐花可能指的是桐柏观前的桐花树。
“白日山中遇樵牧”,意思是在白天的时候,在山中遇到正在砍柴放牧的人。
“深谷传响山有灵”,深谷中传来声音,说明山是有灵气的。
“东山人唤西山应”,“人”字可能是错别字,应该是“声”字,意思是山回应着人的声音。
“渔人误入水帘洞”,水帘洞口被渔人误认为是一个洞穴。
“石雀倒挂丹崖藤”,石头上的雀鸟倒挂在那里,好像挂着的红色植物藤蔓一样。
“桐荒路断行人少,石上春风长瑶草”,意思是桐柏观周围的森林已经荒芜,路也已经断了,所以去那里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山中的石头上却长满了绿色的植物。
“月暗黄鹤飞渡江”,意思是在月光昏暗的时候,黄鹤鸟飞越过江面。
“仙人一去梧桐老”,意思是仙人离开了桐柏观后,那里的梧桐树也慢慢地变得枯萎了。
【译文】
桐君山高大雄伟,山上有许多景点,包括桐柏观、桐君祠和桐君溪。山下也有西泠印社等历史遗迹。
山上有梧桐树,春天叶子发青,秋天叶子变红,所以被称为梧桐山。
山头上可以看见一些树木的顶端露出青翠的颜色,这就是所说的山头笑指梧桐青。
桐君山的山水都很出名,因此人们经常提到它。
晚上时分,红色的阳光映照在江水中,使得江水都变成了红色,这是丹光夜照江水赤。
夜晚,有红色的鱼在江中飞翔出来,这是赤浪神鱼夜飞出。
在桐柏观的下面,有一片绿色的草地,上面长满了各种植物,这也就是碧桐花下觅神仙的意思。
在白天,人们可以在山中看到正在砍柴放牧的人,这也就是白日山中遇樵牧的意思。
山中有声音传来,说明这山是有灵气的。
在东边山里传来的声音会被西边的山呼应。
一个渔夫误入了水帘洞,这个洞口被误认为是一个大山洞。
石头上的雀鸟倒挂在那里,就像挂着的红色植物藤蔓一样。
因为桐柏观周围的森林已经荒芜,路也已经断了,所以来此游玩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在山中的石头上却长着绿色的植物。
在夜晚的时候,月亮很昏暗,一只黄鹤鸟飞过了江面。
仙人离开桐柏观后,那里的梧桐树也逐渐枯黄了。
【赏析】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通过描绘桐柏观周围的景物,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