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子侄二三人,慕义来归沐恩赐。兴师伐罪出有名,千里鹰扬耀旗帜。
进兵数道会于交,势若雷云驰万骑。其王逃海匿山林,旁及无辜遭罪戾。
师还伏罪进表章,犀象玺珠常踵至。圣心荡荡念斯民,罢战休兵合天意。
南陲从此悉安然,亿万生灵蒙其庇。远人怀德自心归,天下为家当盛际。
小臣居沔拜皇恩,窃禄素餐心自愧。乘间缀缉旧所闻,写作《安南风土志》。

【注】:图志,指记载国家地理、风土人情的书。安南,今越南北部一带地方。

这首诗描写了明朝军队讨伐安南的情景和结果。

译文:
陈子侄三人,慕义来归沐恩赐。兴师伐罪出有名,千里鹰扬耀旗帜。
进兵数道会于交,势若雷云驰万骑。其王逃海匿山林,旁及无辜遭罪戾。
师还伏罪进表章,犀象玺珠常踵至。圣心荡荡念斯民,罢战休兵合天意。
南陲从此悉安然,亿万生灵蒙其庇。远人怀德自心归,天下为家当盛际。
小臣居沔拜皇恩,窃禄素餐心自愧。乘间缀缉旧所闻,写作《安南风土志》。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时期诗人陈子侄所作,描绘了明朝军队讨伐安南的场景和结果。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安南的不满和对明朝胜利的喜悦之情。

诗歌开篇就描述了陈子侄三人因慕义来归沐恩赐予而心生感激之情。接着,诗人才转入正题,叙述了明军讨伐安南的过程,强调了明军出师有名,英勇善战的特点。在明军大获全胜后,安南王被迫逃亡,而无辜百姓却遭受了灾难。然而,明军并未因此停手,而是继续前进,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过程中,明军的威名也传遍了四方。

诗歌转向对安南地区的描述,表达了明朝军队的胜利给当地带来的安定和繁荣。同时,也暗示了安南地区的人民对明朝的感恩之情。最后,诗人以明军的胜利为契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认为从今以后,南疆地区将会迎来和平稳定的局面。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既有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又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通过对明朝军队的胜利和安南地区的描绘,展现了明朝的强大和威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