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扁舟日暮回,眼花不甚见如来。
凭谁揭取罗浮月,挂向胥江玉镜台。
诗句原文:
老子扁舟日暮回,眼花不甚见如来。
凭谁揭取罗浮月,挂向胥江玉镜台。
注释解释:
- 老子扁舟日暮回:这里的“老子”指古代的道家思想家老子,他常以小船为家喻其道之简约。“扁舟”则形容船小而扁,易于操作。“日暮回”描绘了一天即将结束的景象,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 眼花不甚见如来:这句表达了作者在黄昏时视力不佳,难以清晰地看见佛像或任何事物。“如来”在佛教中指的是佛陀,是最高的神祇,这里用来形容对佛法的渴望和追求。
- 凭谁揭取罗浮月,挂向胥江玉镜台:这里的“罗浮月”可能是指传说中的罗浮山月亮,也可能是比喻某种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胥江玉镜台”可能是一个具体地名或象征性的场所,用以比喻一种理想状态或目标。
赏析:
卢挚的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首句“老子扁舟日暮回”设定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一种平和而又深刻的理解。第二句“眼花不甚见如来”则深化了这种理解,强调了即使是在生活的平凡时刻,人们也应当保持对更高精神追求的认识和向往。第三句“凭谁揭取罗浮月”,则引入了一种超越日常的想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一句“挂向胥江玉镜台”,则将整个主题推向了高潮,通过“玉镜台”这一象征性地点,表达了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和实现这一理想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同时也能引发读者对于生命、理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