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泽周三春,桃李罗堂前。
劲风无荣木,于我若浮烟。
与子相遇来,倾盖定前言。
岁月好已积,玉石乃非坚。
一朝辞吏归,悠然见南山。
从我颍水滨,虚室有馀闲。
故人赏我趣,赖古多此贤。
吾驾不可回,怅恨独策还。
靡靡秋已夕,亭亭月将圆。
青松冠岩列,白云宿檐端。
此中有真意,弱毫多所宣。
登高饯将归,路遐无由缘。
良才不隐世,来会在何年。
【注释】
和泽:指润泽。三春:指一年的春天。桃李:指桃花和李花,都是春天的景色。罗堂前:指在堂前排列着。
劲风无荣木:形容没有遇到顺境,像树木一样被风吹倒。
于我若浮烟:比喻自己如同飘荡的烟雾一般,无法把握,难以留住。
倾盖:古时车马经过,车上的人互相用帽子碰一下为礼。定前言:约定的话、誓言。
岁月好已积:指时光易逝,岁月已经积累。
玉石:比喻人的品质,坚贞不屈。
悠然见南山:意谓心情旷达,超然物外。见,通“现”。
颍水滨:指颖水的岸边。颖水是一条流经河南省境内的大河,发源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流经多个县市,最后流入淮河。
故人:老朋友。赏我趣:赞赏我的兴趣或爱好。赖古多此贤:意思是说古代有很多这样的人,而你却独独赏识了我。
吾驾不可回:我的车驾无法再返回了。怅恨:惆怅和怨恨。
靡靡:柔弱的样子。秋已夕:秋天的傍晚时分。亭亭月将圆:形容月亮高悬夜空,皎洁如玉。
青松冠岩列:青松环绕在岩石上。
白云宿檐端:白云挂在屋檐上。
此中有真意,弱毫多所宣:这里面蕴含着真正的意义,我的笔力虽然薄弱,但足以表达出许多道理。
登高饯将归:登上高处为即将归来的人送行。
良才不隐世:有才能的人不隐藏在世间。来会在何年:什么时候会再来相见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张知事子中因公务需要到外地去,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这首诗共分八节,每节四句,全诗共40句,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二节)写送别的环境与气氛,渲染一种离别的气氛。第二部分(三四节)抒发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感情。第三部分(五六节)劝慰友人,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归来。第四部分(七八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含蓄。整首诗没有直接描写离别的情景,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例如,“集句饯张知事子中”一句,就是将诗人自己的诗句巧妙地融入其中,既显示了诗人的学识,又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此外,这首诗还运用了许多典故,如“桃李”、“劲风”、“玉石”、“白云”等,使诗歌更加具有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