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相逢春莫天,道傍杨柳尽飞绵。
池鱼出水将三尺,竹笋成林又一年。
高士已成招隐赋,行人未办买山钱。
野堂灯火清秋夜,何日联床听雨眠。
【赏析】
此为作者与友人相别后怀念之作。诗中写景抒情,寄寓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忆昔相逢春莫天”,诗人回忆与友人相识于春天的傍晚,那是一个美好的时光。
“道傍杨柳尽飞绵”,在道旁的杨柳树上,柳絮如同棉花般飘散,一片洁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
“池鱼出水将三尺”,“池水”中的鱼儿刚刚从水中出来,它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水面的环境,所以显得有些笨拙。然而,它们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竹笋成林又一年”,竹子在春天破土而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最终长成了一片树林。这是大自然的力量,也是生命的奇迹。
“高士已成招隐赋”,“高士”指的是那些隐居山林的文人雅士,他们以山水为伴,以诗文为乐。而“招隐赋”则是他们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行人未办买山钱”,诗人自喻为“行人”,意谓自己尚未有购买归隐山林的钱物。
“野堂灯火清秋夜,何日联床听雨眠”,野堂上的灯火在清冷的秋夜里闪烁着,诗人期待着能够与友人一起在月光下聆听雨声入睡。
【注释】
①野堂:指隐居之地。②道旁杨柳尽飞绵:杨柳絮如棉,飘洒满地。③池鱼出水将三尺:池沼里游出的鱼,离水时身体要浮上三四尺远。④竹笋成林又一年:指竹子从出土到成长成林需要一年时间。⑤高士:隐士。⑥招隐赋:即《归园田辞》,陶渊明作,表现了作者隐居田园生活的理想境界。⑦买山钱:指购买山泽隐居的费用。⑧联床听雨眠:指一同在月色下听着雨声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