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
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
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和王仁仲见寄
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
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
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注释: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我该去什么地方呢?忽然收到你前些日子的信,但我还没有回信给你,也没有写出去年的诗篇。你像珍贵的玉璧一样珍贵,而我却因为新近产生的愁苦而无法梳理。因为你是我的亲人,所以我愿意为你效力,承担起这份责任。
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
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
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和王仁仲见寄
齿发已如许,江湖何所之。
忽收前月信,未和去年诗。
至宝怀双璧,新愁理乱丝。
为亲能捧檄,此意独余知。
注释:我已经到了这个年纪,我该去什么地方呢?忽然收到你前些日子的信,但我还没有回信给你,也没有写出去年的诗篇。你像珍贵的玉璧一样珍贵,而我却因为新近产生的愁苦而无法梳理。因为你是我的亲人,所以我愿意为你效力,承担起这份责任。
诗句原文: 笠泽水寒鱼尾赤,洞庭霜落树头红。 注释与赏析: - 词语释义: 1. “笠泽” - 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 2. “水寒” - 描述湖水寒冷的景象。 3. “鱼尾赤” - 指水中鱼尾因冷水而变红色。 4. “洞庭” - 另一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南省。 5. “霜落” - 描述天气寒冷,树叶上结满了霜。 6. “树头红” - 指树上的叶子在霜降后变成了红色。 - 诗意解读:
注释:西望沧茫浴远天,芙蓉九点秀娟娟。 地势翻转震泽蛟龙窟,气浸高寒牛斗躔。 支遁每招过野寺,龟蒙曾约种湖田。 倚栏不尽登临兴,更驾长风万里船。 三泖:指浙江嘉兴西南的马鞍山(今名马迹山)和北边的南湖(今名南湖)。 沧茫:广阔无边。 芙渠九点:指荷花盛开的样子,“芙渠”为荷花的别名。 势翻震泽:地势如翻滚的波涛,比喻水势浩大。 震泽:古泽薮名。《太平寰宇记》载:“吴郡嘉兴县东南三十里有海盐县
次陈君瑞游凤凰山光明寺 左瞻剑戟龙门并,上脱冠巾凤髻双。 斋近木鱼鸣昼庑,行迟松鼠落晴窗。 云深不觉山藏寺,溪涨应随雨到江。 未识此中真乐地,三生先喜俗缘降。 注释: 1. 左瞻剑戟龙门并:左眼能看到剑和戟,龙门是指寺庙的山门。 2. 上脱冠巾凤髻双:头上戴着冠帽,梳着发髻,像凤凰一样美丽的样子。 3. 斋近木鱼鸣昼庑:斋房靠近木鱼声,在白天的走廊里。 4. 行迟松鼠落晴窗:走路慢了
【注释】: 东来众水发新安,历历桐川第二滩:东来的众水流到新安县,经过桐川的第二处江滩。 万叠冷云藏乱石,一江春雨落惊湍:万叠的薄雾笼罩着乱石,一江春雨落在湍急的江流中。 青山隔树连渔浦,白鸟迎潮入钓坛:青山隔着树林与渔浦相望,白鸟迎着潮水飞进钓鱼台上空。 地占客星高隐处,时飞凫舄上岩端:大地占据的是客星隐居的地方,有时有飞鸟像鸭子的脚掌一样飞到岩石顶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渔浦春潮 江涨夜来高几寻,轻涛拍岸失蹄涔。 迟明帆发星滩远,尽日舟横雨渡深。 杜若风回赪鲤上,桃花浪起白鸥沈。 越人艇子来何处,欸乃时闻空外音。 译文: 江水上涨,夜晚涨得很高,几乎能碰到船帮了,轻轻的波浪拍打着船身,就像是马蹄声一样。天刚亮,船帆就扬起了,星星点点的船只向远方驶去;直到太阳升起,船儿还在水面上飘荡,雨水打湿了船上的人,他们只能在水深的地方停留一会儿。 红色的鲤鱼在微风中飞舞
生前母亲曾梦想着得到金钱,死后人们称她为铁笛仙人。 注释: 1. 生前母应金钱梦:指母亲在生前曾有一个关于金钱的梦想或期望。 2. 死后人称铁笛仙:指母亲去世后,人们在她身后被尊称为“铁笛仙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母亲的生前和死后的不同评价,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生前梦想和死后影响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对比生前和死后的评价,揭示了母亲生前对金钱的渴望以及她死后留下的深远影响
【注释】 醉倚崔嵬:醉卧于高峻的山崖。崔嵬,高峻。剡(shàn)溪:即剡溪,在今浙江嵊县附近,是浙江最大的河流之一。众峰低:群山之峰似乎都低下了头。孤标想见天山北,万里飞来蜀国西:想象那山峰的挺拔,仿佛是天山上的山峰向北延伸,又好像从遥远的蜀地飞来一般。每怪珠光含霁月,不知玉气吞晴霓:常常奇怪那山上的雪光好像含着雨后的月光,也不知道山上的雾气像吞没晴天的彩虹一样。风流欲唤坡仙起,雪浪斋中共品题
注释:杏花盛开,等的是黄莺燕引来游蜂。知道是隔着垂杨的第几重。 坛近缁帷忘记白天太长,宫催促羯鼓助春风更浓。 绛烟轻润香气须用香巾擦拭,红雪干团粉泪已融化成红。 曲江寂寞无人,贞元朝士思念那时的盛世。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杏花盛开的景象。首联“等莺期燕引游蜂”写诗人期待黄莺燕子引导蜜蜂前来,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春天的到来。颔联“知隔垂杨第几重”则通过描写杏花与垂杨之间的距离
题画扇 银气蒸成云白,岚霏散作空青。 中有幽人小隐,松风涧水泠泠。 注释:银气蒸腾成了白色的云雾,山间的雾气飘散化作了青色的天空。 画中隐居着一位幽雅的高人,他居住在松林之中,听那松涛阵阵,清泉涓涓流淌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山林景色和隐居生活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题鲁彦康所藏范宽山水手轴】 看云终日坐苍苔,溪上千峰紫翠堆。 种竹人家临水住,抱琴客子过桥来。 欲书盘谷先生序,更把浔阳处士杯。 他日卜居能似画,草堂题作小蓬莱。 注释: 看云:观赏天空中的云彩。 终日:一天到晚。 苍苔:指青苔,一种绿色植物。苔藓类植物的通称。生长在阴湿环境中,多附生于树干、树枝上或岩石上。 溪上:指山间的溪流。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紫翠:紫色和翠绿相间的草木。 种竹
【注释】 极目亭:在杭州钱塘江边。南望富春渚,云山纵复横:富春是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内,这里指杭州的西面。云山,山名,位于富春附近。“纵”和“横”,都是形容山势起伏不平的意思。 野阴低驿树,秋色带州城:野阴,指郊野的阴凉处。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休息、住宿的地方。州城,指杭州城。 千古共登览,一江空战争:“登览”,指游山玩水。“一江”,指钱塘江。“空战争”,指没有战争,和平安宁。 海门遥见白
注释:在隐居地寻找诗句,坐着虎皮谈论经书。 乾坤秋已半,风雨夜何其。 聚散偏相忆,穷愁不自悲。 但令交有道,莫惜鬓成丝。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首联“觅句隐乌几,谈经坐虎皮”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寻找诗句、谈论经书的情景。颔联“乾坤秋已半,风雨夜何其”则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色和风雨之夜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感慨与思考。颈联“聚散偏相忆
诗句释义与分析 第一句 春梦浑难记,年光不可留。 - “春梦”:指春天的梦境,通常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或梦想。 - “浑难记”:表示这些美好的梦境已经难以记忆。 - “年光”:这里指的是时间、岁月。 - “不可留”:表示时间流逝无法挽留。 第二句 絮轻随野马,黮熟醉林鸠。 - “絮轻”:形容柳絮轻盈飘忽。 - “野马”:比喻春风自由自在地驰骋。 - “黮熟”:形容树叶由绿变黄。 - “醉林鸠”
【诗句释义】 1. 勋业无成散似樗:功勋事业没有成就就像樗树(一种落叶乔木,其果实称为“臭椿”,因其树干弯曲、树皮粗糙、果实味苦而名,古人常以之比喻不成材的人)一样。 2. 青铜欣见二毛初:看到自己已经两鬓斑白的青铜器,欣喜之情油然而生。 3. 中郎兴动秋风起:中郎指的是东汉著名文人蔡邕,他因直言被贬为陈留太守,后来官复原职,在洛阳听到秋风的声音,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4. 太傅诗成壮岁余
【注释】 曹克明:名不详,元代诗人。员外:官名,指曹克明。武昌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艎(chē):古代的一种船。几日程:几个时辰。三峡:长江三峡,在湖北省。巫衡:巫山,位于湖北省西部。九疑:山名,在湖南省。丹徼(jiǎo):边远地区。文风:文学。屈宋:屈原、宋玉,都是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南征:指出使南方。 【赏析一】 首联写送别曹克明到湖广省的情景。钱塘即杭州。西望武昌城,即目送曹克明的行舟。
诗句释义及赏析 四郊多垒未还乡,又别潼关谒凤翔。 - 释义:周围边疆战火纷飞,我未能回到故乡;又前往潼关和凤翔两地拜谒。 - 关键词:四郊多垒 - 描述周边战争频繁,形势紧张。又别 - 表示再次分别。潼关 - 位于中国陕西,是重要的关口。 九庙君臣同避难,十年弟妹各殊方。 - 释义:在国家动荡时期,皇帝和他的臣子们一同避往他处避难;而我的弟弟妹妹们却因战乱分离,各自流落异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