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西望武昌城,天际飞艎几日程。
三峡波涛下江汉,九疑云雾接巫衡。
笑谈落落萧曹佐,登览苍苍屈宋情。
更把文风变丹徼,不须铜柱纪南征。

【注释】

曹克明:名不详,元代诗人。员外:官名,指曹克明。武昌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艎(chē):古代的一种船。几日程:几个时辰。三峡:长江三峡,在湖北省。巫衡:巫山,位于湖北省西部。九疑:山名,在湖南省。丹徼(jiǎo):边远地区。文风:文学。屈宋:屈原、宋玉,都是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南征:指出使南方。

【赏析一】

首联写送别曹克明到湖广省的情景。钱塘即杭州。西望武昌城,即目送曹克明的行舟。

颔联写曹克明将到达的地方。三峡波涛下江汉,九疑云雾接巫山;是说曹克明从钱塘乘船,经三峡,沿湘江而上,经过洞庭湖,再往西就是巫峡,然后上达巴陵,进入湖南。巫衡即巫山,这里泛称湖南一带的山峦。

颈联写曹克明的品格。笑谈落落萧何佐,登览苍苍屈宋情。意思是说,曹克明为人正直,遇事能虚怀若谷,不斤斤计较小事。他虽然年纪轻轻,却很有才气,能够写出像屈原、宋玉那样的辞赋。

尾联写祝愿曹克明一路平安。更把文风变丹徼,不须铜柱纪南征。意思是说,曹克明此行定会名垂青史,为后人留下美名。

【赏析二】

此诗作于至正三年(1343年)。曹克明当时任湖广廉访司掾(yuàn),作者与曹同僚。诗人用典丰富,格调高亢,气势豪放。

首联写送别曹克明的情景。起笔“西望武昌城”,点出地点,交代时间(日暮),渲染气氛,为下文蓄势。“天际飞艎几日程”一句,言及曹克明之舟已接近目的地,故有此言。“艎”,古代一种小舟,形似方木箱,四面开敞,便于装载货物。“几日程”言路程之近。

颔联写诗人对曹克明的祝愿。“三峡波涛下江汉”句中,“三峡”、“江汉”都是地名,“波涛”指长江水势。“下江汉”谓由长江入汉水,即由湖北入湖南。“九疑”亦地名,在湖南永州。“巫山”亦地名。“巫衡”亦地名,在湖南西部。“九疑云雾”句意言,当曹克明乘船溯湘水而上,越过九嶷山,便见巫山云海了。“巫山神女”传说为楚王之妻,曾游于此山,因而得名。后以“巫山神女”为男女爱情的象征。此处借指所赠诗篇,希望其流传久远。“九疑云雾”与“巫山神女”相呼应,都暗示着曹克明此行必将有所作为。

颈联进一步祝愿其功成名就。“萧何佐”句意谓,萧何辅佐刘邦成就大业,自己与曹克明皆属人才,必能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屈宋情”一句中,“屈宋”指屈原、宋玉,他们都是楚辞辞赋家。二人的作品多写楚地山川景物,感情激越,语言优美,后世誉为“屈宋体”。“登览苍苍”四字状写壮阔景象,暗喻曹克明前途无限。诗人对曹克明寄予厚望,期望他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尾联写对曹克明的祝愿。“更把文风变丹徼”,意为希望你在新的岗位上,能创造出新的业绩,使当地文化更加繁荣昌盛。“丹徼”指边远之地,也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这句的意思是说,希望你在远离家乡的边疆地区,也能像屈原、宋玉那样写出不朽作品来。“不须铜柱纪南征”一句中,“南征”指出使南方。“铜柱”,古时西南少数民族以铜为材料,铸成人形或鸟兽等物以为标志,称为“铜柱”。这句的意思是说,你不必用铜柱作为标志去南方巡视,因为你的名声已经远扬,无需再用这种形式来证实自己的存在。

此诗全篇洋溢着豪迈的激情,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诗人对曹克明的人品和才能充满信心,对他的前程寄予厚望,表现出深厚的情谊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