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庙宸翰世已无,衔鱼随意写狸奴。
鸾舆北狩知何处,惆怅春风看画图。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通过描绘宋徽宗的画作来讽刺当时的政治腐败和权臣的横行。
诗句解读:
- “徽庙宸翰世已无”:徽庙(宋朝皇帝)的御笔之作已经不存在了。这里的“宸翰”指的是皇帝的御笔,而“世已无”则表示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已经不复存在。
- “衔鱼随意写狸奴”:御用画师随意地画出狸奴(一种动物)在吃鱼的场景。这里的“衔鱼”指的是御笔所画的鱼,而“狸奴”则是画中的主体,即一只猫。这里的“随意写”表明御笔随意地创作,而不是刻意为之。
- “鸾舆北狩知何处”:鸾舆(古代皇帝的车子)被用来载着皇帝向北逃亡,但不知去向何方。这里的“北狩”指的是皇帝的逃亡行为,而“知何处”则表达了对皇帝命运的担忧。
- “惆怅春风看画图”:春天的风带着寒意,让人感到惆怅和无奈,只能看着画中的狸奴和鱼来安慰自己。这里的“惆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衰败、政治腐败的无奈和伤感。
译文:
徽庙的御笔之作已经消失,画师随意地画出狸奴在吃鱼的场景。皇帝的车子向北逃亡,却不知去向何方,只能看着画中的狸奴和鱼来安慰自己。春天的风带着寒意,让人感到惆怅和无奈,只能看着画中的狸奴和鱼来安慰自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徽庙画师的创作和皇帝的逃亡行为进行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衰败、政治腐败的无奈和伤感之情。诗人通过对画中狸奴和鱼的形象进行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惜。同时,诗人也通过“惆怅春风”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