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前捐佩玦,龙影摇文织湘血。
翠帷尘滴不干云,湘水无声楚魂咽。
蛮娘弄作吴娥吟,五音嘹亮生枯节。
一声直向天上闻,手挟飞仙挽秋月。
呜呜似向烟中语,十二螺鬟排律吕。
黄鹤楼空人不还,断肠声里招神女。
【注释】
湘泪:传说中湘江之水能洗清人世间所有怨恨,泪水如珠。竹管:指笛子。
黄陵庙前捐佩玦(jué):在黄陵庙前将玉佩和玉玦(一种玉器)投入江中作为祭奠。
龙影摇文织湘血:龙影子在水中晃动,仿佛在编织湘江的血。
翠帷尘滴不干云:绿色的帷幔上沾满了灰尘,却始终不滴落一滴到云层之上。
楚魂咽:楚地(楚国故地)的魂魄在哭泣。
吴娥吟:吴地的歌女在吟唱。
五音嘹亮生枯节:五种不同的音调明亮而清脆,使得枯萎的树枝重新发芽。
一声直向天上闻:那声音直达天空。
手挟飞仙挽秋月:手中握着飞仙般的乐器,弹奏着秋天的明月。
十二螺鬟排律吕:十二个螺形发髻按照律吕的顺序排列。
黄鹤楼空人不还:黄鹤楼空空荡荡,没有人回来。
招神女:召唤神灵的女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湘江边景致和音乐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表现了对湘江、湘水的敬爱之情以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全诗共八句,分为三部分。首句“湘泪竹管”以竹管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湘江的深厚情感,以及湘江之水能洗清人间所有的怨恨,使泪水如珠般清澈。第二句“黄陵庙前捐佩玦,龙影摇文织湘血。”描述诗人站在黄陵庙前,将玉佩和玉玦投入江中作为祭奠,仿佛在编织湘江的血。第三句“翠帷尘滴不干云,湘水无声楚魂咽。”描绘出湘江上空的绿色帷幕上沾满了灰尘,但始终没有落下一滴到云端之上,暗示湘江的水声虽然细微,但却能洗净楚地的魂魄。
接下来的四句“蛮娘弄作吴娥吟,五音嘹亮生枯节。”描述了在湘江边,一个美丽的女子正在弹唱着《吴娥吟》,她的歌声美妙动听,使得枯萎的树枝重新发芽。第五句“一声直向天上闻,手挟飞仙挽秋月。”又回到了天上,那声音直达天空,仿佛有一位手持飞仙乐器的仙女正在弹奏着秋夜的明月。最后两句“呜呜似向烟中语,十二螺鬟排律吕。”则更加神秘,似乎在烟雾之中传来了女子的声音,而她的头发上装饰着十二个螺形的发髻,仿佛在演奏着古老的律吕音乐。
这首诗通过对湘江美景的描绘和对音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