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行人断,深秋暝雨残。
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
倦鸟方知止,哀猿冷未安。
萧萧风叶下,时有野僧还。

暮钟

落日行人断,深秋暝雨残。

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

倦鸟方知止,哀猿冷未安。

萧萧风叶下,时有野僧还。

译文:
夕阳西下,行人在黄昏中消失;深秋的傍晚时分,细雨还在不停地下着。
从远处传来一声钟声,似乎在暗示着什么;千里之外的山岭上,一片寂静。
疲倦的鸟儿知道该停下了;哀伤的猿猴也感到了寒冷。
萧索的风吹动着落叶,时不时地还能看到野僧的身影。

注释:

  1. 暮钟:指寺庙里的钟声,常用于表达时间的流转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2. 残:表示结束、消失的意思。
  3. 一声烟树外:形容远处的山景如同烟雾笼罩一般,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4. 哀猿:指悲伤的猿猴,常用来比喻孤独无助的人。
  5. 萧萧风叶下:形容风中的落叶沙沙作响,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6. 野僧还:指野寺里出家为僧的人,他们过着清苦的生活,但依然坚持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象和晚钟声响彻山林之作。诗人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秋日图景。

首句“落日行人断”,通过描写夕阳西下时的行人身影逐渐消失在视野之外,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寂寥的氛围。接着,第二句“深秋暝雨残”则进一步渲染了深秋时节的凄清和雨后的湿润之感。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深秋傍晚时分的景象,既有自然之美,又有时光之叹。

接下来的四句诗则进一步展开这一场景,将情感推向高潮。“一声烟树外,千里暮山寒”描绘了远处山峦之上的景色,仿佛被一层淡淡的薄雾所笼罩。而“倦鸟方知止,哀猿冷未安”则通过鸟类和猿类这两种生物的反常行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无常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最后两句“萧萧风叶下,时有野僧还”,则以风中摇曳的落叶和偶尔出现的野寺僧人为背景,形成了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画面效果。这样的结尾既呼应了前文的自然景观,又增添了一丝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深秋傍晚时分的宁静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安详。同时,诗人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深感悟,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