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蹇淮山隐,离骚楚国清。
玉簪凝思冷,香墨扫秋横。
一水空明净,三花色界轻。
人间较多品,于此已忘情。
【注释】
- 次陆梅南兰桂玉簪三花卷:次,指次序,这里用来指代作者的序言。陆梅南,即南宋诗人陆游之妻唐琬,字卿好。唐琬与陆游原是夫妻,后因陆母反对而被迫分离。陆游《钗头凤·红酥手》中有“红酥手,黄藤酒”句,唐琬以泪渍词笺作答,后人遂称此词为“钗头凤”。陆游晚年在沈园写下这首词,怀念妻子,并托人将原词寄给她。唐琬读后,和了一首《钗头凤》相答。陆游看到后,十分感动。“兰桂玉簪三花卷”一句中,“兰”“桂”“玉”都是香名,这里借指陆游妻子唐婉。三花卷,一种古代的书卷,用三种颜色的纸制成,故名。
- 偃蹇淮山隐:偃蹇,弯曲的样子。偃蹇淮山,即蜿蜒曲折的淮河山水。淮山,指淮河的山脉。
- 离骚楚国清:离骚,指《离骚》,战国时期屈原所著的长诗。楚,指楚国。
- 玉簪凝思冷:玉簪,指头上的发簪,这里用作代称。凝思冷,指思绪深沉,感情凝重。
- 一水空明净:一水,指眼前的一条小溪。空明净,形容清澈见底。
- 三花色界轻:三花,指梅花、桃花、菊花三种花朵。色界,佛教语,指色彩的境界。这里的“色界”,是指颜色的境界或境界的颜色。轻,轻盈、飘逸的意思。
- 人间较多品:人间,这里指人间的繁华和热闹。多品,多种品味,各种情趣。
- 于此已忘情:忘情,忘记情感。这里指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和纷争。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写给唐婉的一首情深意长的词。全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次陆梅南兰桂玉簪三花卷”,点明了词人的序言,也揭示了词的主题。次陆梅南,即诗人向其妻子唐氏表达深情。陆梅南是南宋著名女诗人陆游的妻子,也是陆游心中的挚爱。兰桂玉簪三花卷,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兰桂玉簪三花卷是一种古代的书卷,用三种颜色的纸制成,故名。这里的“兰桂玉簪”指的是陆梅南的美貌,而“三花卷”则暗指她那如花似玉的容颜和才华。
接下来的两句“偃蹇淮山隐,离骚楚国清”则是描绘出了一副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偃蹇淮山,即蜿蜒曲折的淮河山水。离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这里的“离骚”并不是真正的离愁别绪,而是借代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楚国清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运衰微,社会动荡,而诗人却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第三句“玉簪凝思冷”,则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玉簪,在这里作为代称,指头上的发簪。凝思冷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是如此的深沉和凝重,以至于让人感到心寒。
第四句“一水空明净”,则是以景衬情,进一步展现了江南美景的魅力。一水空明净,形容清澈见底的小溪。这里的“一水”,既指眼前的一条小溪,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那份清澈与明亮。
第五句“三花色界轻”则是将色彩与境界相结合,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这里的“三花色界”并非指实际的花,而是比喻色彩的境界或境界的颜色。轻则轻盈、飘逸的意思。这里的“三花色界”则暗示了诗人心中那份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第六句“人间较多品”,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升华。人间较多品,意为人间繁华热闹,各有各的品味和情趣。这里暗示了世间万物的美好,以及人们在这些美好中寻求满足和快乐的心态。
最后一句“于此已忘情”,则是全词的总结与升华。在此情此景之中,已经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和纷争。这里的忘情并非真的忘记了所有的事情,而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是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江南美景的魅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