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樽如有期,初凉意俱适。
肯来寂寞滨,菡萏亦净植。
陶然转乘兴,径度一圃碧。
遥指城南家,临水更展席。
酒狂易为仙,风便香堪食。
空宇无能尘,物我皆醉色。
谁言鬓已秋,始得痛饮力。
愿将花上露,为洗坐中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题的理解。首先要读懂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注解和相关背景进行分析,注意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诗歌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出相应的答题要点,再结合选项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答案。

  1. 第一句“携陆季道钱德钧陆友元叶彦思张仲容饮府庠荷花池上既而又自韩园至邓觉非家饮观莲分得色字韵”中关键词“携”“季道”“钱德钧”等为诗人的友人;“府庠荷花池”“既而”“韩园”是地点;“观莲”是事件。
  2. 第二句“清樽如有期,初凉意俱适”中关键词“有期”表明时间上的期待,“初凉”表明天气上的凉爽,“期”与“凉意”都是诗人的感受。
  3. 第三句“肯来寂寞滨,菡萏亦净植”中关键词“寂寞”“滨”“菡萏”是诗人所描绘的对象;“肯来”表明态度的肯定,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欢迎之情。
  4. 第四句“陶然转乘兴,径度一圃碧”中关键词“陶然”“乘兴”,表明诗人的心情愉悦,“径度”表明诗人的行动,“圃碧”表明景色的特点。
  5. 第五句“遥指城南家,临水更展席”中关键词“遥指”“城南”“临水”,表明诗人所指的景物是远处的景物,“展席”表明诗人的行为,表明诗人想要和朋友一起畅饮。
  6. 第六句“酒狂易为仙,风便香堪食”中关键词“酒狂”“风便”“香”,都是诗人的感受。
  7. 第七句“空宇无能尘,物我皆醉色”中关键词“空宇”“无能尘”表明环境的特点;“物我皆醉色”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喜爱,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快乐之情。
  8. 最后一句“谁言鬓已秋,始得痛饮力”中关键词“谁言”“鬓已秋”,表明诗人对年龄的看法;“始得痛饮力”表明诗人能够畅饮的原因。
    【答案】
    译文:
    我邀请陆季道、钱德钧、陆友元、叶彦思、张仲容在府学书院荷花池上喝酒赏花,又去韩园观赏莲花,来到邓觉非家饮酒观莲,得到一个“色”字韵。
    清酒杯中有期待,初凉天气使人感到舒适。我欣然而来,欣赏这寂静的荷塘,那盛开的花朵也显得更加纯净。
    陶渊明的快乐让人羡慕,他轻松愉快地行走在绿竹小径上,走过一片碧绿的菜圃。远远望去,城南的家院里,主人坐在水边摆开了宴席。
    酒喝多了很容易成神仙,清风拂面香气扑鼻。空廓的天宇没有尘埃,我和自然都陶醉在这美景之中。谁说人的鬓发已经白了,只有这时才能痛饮畅快!
    愿用荷花上的露水洗掉你座位旁的尘土,使你也能享受这种快乐。
    赏析:
    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邀集朋友到荷花池畔赏月品酒,饮酒作乐。画面以清丽的笔触勾勒出宁静优美的夜晚,同时将人物置于其中,使整个画面富有情趣。
    首句写邀集友人同赏月饮酒。诗人邀请的是几位好友,他们都是当时很有才华的人。诗人与他们交往甚密,所以这次赏月饮酒,特别邀请了这些人。次句写赏月饮酒的时间和地点。地点选在府学书院附近的荷花池,时间则约在初秋时节。此时月色明亮,花香袭人,是赏月饮酒的最好时机。三、四句写赏月饮酒时的情景。月光如水,照遍了荷叶和池塘,使得荷花更加洁净美丽。人们沉醉于月色之中,心情十分舒畅。五、六句进一步写赏月饮酒后的感受。月光洒向大地,使万物沐浴其中,人也感到心旷神怡。人们在这里纵情饮酒,尽情欢乐,忘记了世俗烦恼。七、八句写赏月饮酒后的喜悦心情。这里所说的“空庭”,是说庭院空旷无人,没有世俗烦扰;所谓“无尘”,是指自己心境纯洁,不受俗事影响。这样美好的境界,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得到。九、十句写诗人对友人的赞美和自己畅饮的豪迈气概。最后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友人赏月饮酒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表现了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