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家住紫云山,海上寻仙得大丹。
石洞步虚华簌簌,竹宫望拜佩珊珊。
云深弱水楼船远,月落空坛宝剑寒。
清泪如铅满征袂,愁闻笙鹤下青峦。
诗句解释
1 先生家住紫云山:此句表明徐道士居住在紫云山上,”紫云山”是地名也可能是象征性地表示道士的高深莫测的道行。
- 海上寻仙得大丹:这句描述徐道士在海上寻找仙人并得到了仙丹,可能意味着通过修炼或寻求仙道获得了超凡脱俗的修为和能力。
- 石洞步虚华簌簌:在石头洞穴中行走,听到声音如同虚无飘渺的声音(“虚”)。这描绘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 竹宫望拜佩珊珊:在竹林中的宫殿中进行祈祷和膜拜,佩戴着珍贵的饰品发出清脆的声音(“珊珊”),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道教仪式的华丽和神圣。
- 云深弱水楼船远:描述的是云雾缭绕,水流深邃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幽静和深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的向往。
- 月落空坛宝剑寒:月亮落下,空无一人的祭坛上宝剑显得寒冷刺骨,这里的“宝剑寒”可能象征着道士修行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和孤独。
- 清泪如铅满征袂:泪水像铅一样沉重,沾湿了使者的衣袖,这里表达了离别的忧伤和不舍。
- 愁闻笙鹤下青峦:听着笙箫和鹤鸟的声音从青翠的山峰上飞过,传达了一种宁静与超然的境界。
译文
我住于紫云山,海上寻求仙人获得大丹。
在石头洞穴中行走,听到声音如同虚无飘渺。
在竹林宫殿中祈祷,佩戴珍宝发出清脆声音。
云雾深处弱水的楼船遥远,月光照耀下的祭坛宝剑寒凉。
离别时泪如铅般湿润衣裳,听闻笙歌鹤鸣穿越青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位追寻仙道的道士的形象。从居住的环境、修行的方式到离别的情绪,都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哲理思考的场景。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味的词语,如“石洞”、“竹宫”、“弱水”、“宝剑”,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内心的感受,传达出对高深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某种程度的超脱。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道教文化的赞美,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