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君奉诏出京时,访古关河岁月迟。
泗水中流寻汉刻,泰山绝顶得秦碑。
仙人久致青牛约,弟子能修白鹿规。
昨夜少微星象动,朝来只恐史官知。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徵君奉诏出京时,访古关河岁月迟。
- “徵君”指的是梁九思先生的自称,表明他以征召的方式离开京城。”奉诏”意味着接受朝廷的命令。“访古关河”意指在离开之前,他访问了历史的关口河流。这里的“关河”通常指代中国的地理界限,特别是黄河和长江的交汇处,象征着国家的边界。
- 泗水中流寻汉刻,泰山绝顶得秦碑。
- 这两句描述了梁九思先生在旅行中寻找历史遗迹的旅程。”泗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河流,”汉刻”可能指的是汉代留下的石刻。”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而“秦碑”则是指秦始皇时期的石碑。这里强调的是梁九思对历史遗迹的追寻,反映了他对文化遗产的重视。
- 仙人久致青牛约,弟子能修白鹿规。
- 此句表达了一种道教修行的概念。”仙人”通常关联于道教中的神仙人物,”青牛约”可能意味着一个与仙人有关的特殊约定或仪式。”白鹿规”可能是某种修行或修炼的方法。这表明梁九思在旅途中也可能参与某种宗教或哲学的活动。
- 昨夜少微星象动,朝来只恐史官知。
- “少微星象”指的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个概念,涉及到星星的运动和位置。”朝来只恐史官知”表达了梁九思对这种天文现象可能引起注意或误解的担忧。这可能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这种观察可能与官方的历史记录不符,或者担心被误解为不敬。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梁九思在离开京都时的心境和他对未来行程的期待。诗中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通过对古迹、神话传说以及天文现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索。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记录的关注以及对个人行为可能带来的影响的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梁九思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文化上的自觉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