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睛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注释:
- 黄钟:古代十二律之一,此处指代洞庭湖。
- 节节高:意指洞庭湖的水位不断上升。
- 题洞庭鹿:作者以洞庭湖为题,可能是在写洞庭湖的景色或表达对洞庭湖的感情。
- 雨睛云散:指天气放晴,乌云散去。
- 满江明月:指整个洞庭湖都被明亮的月光照亮。
- 风微浪息:指风小浪小,平静无波。
- 扁舟一叶: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 半夜心:形容深夜的心情。
- 三生梦:指前世、今生、来世的梦想。
- 万里别:形容距离遥远,分别不易。
- 闷倚篷窗睡些:形容心情郁闷,靠在船篷窗户旁睡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洞庭湖的美丽画面。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对洞庭湖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黄钟·节节高”,以黄钟起兴,寓意洞庭湖水位的不断上升,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繁荣。接着,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洞庭湖的美景,如“雨睛云散”描绘了天气放晴,“满江明月”则展现了洞庭湖被明亮的月光照亮的景象。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风平浪静的洞庭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半夜心”表达了深夜的心情,以及“三生梦”和“万里别”抒发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感慨。其中,“三生梦”暗示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回顾,而“万里别”则表达了与故乡的别离之苦。这些诗句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闷倚篷窗睡些”,以简洁的语言结束了全诗。诗人借助“闷”字表达了自己因心事重重而无法入睡的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担忧。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