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老江空雁阵秋,阑干倚尽思悠悠。
舞衫歌扇落春梦,山雨浦云牵暮愁。
半壁夕阳千古在,几朝王气一时休。
献陵无树供寒雀,信是劳生枉白头。
滕王阁
木老江空雁阵秋,阑干倚尽思悠悠。
舞衫歌扇落春梦,山雨浦云牵暮愁。
半壁夕阳千古在,几朝王气一时休。
献陵无树供寒雀,信是劳生枉白头。
【注释】
滕王阁:唐代的一座名楼,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赣江东岸。因初唐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此诗是诗人登临之作。
木老:指树木已老,这里暗喻滕王阁已久经风雨。
雁阵:大雁排成的行列。
阑干:栏杆。倚尽:倚得疲惫。
“舞衫歌扇”二句:指宴会中歌舞娱乐的场景。
山雨浦云:山上的雨和江上的云雾。牵:牵动、惹起,这里指引起诗人对往事的追忆。
半壁:指滕王阁一半的墙壁。夕阳:这里指日薄西山时的残阳。
“几朝王气”句:指滕王阁曾数次作为帝王游乐之所,但终究不免衰败的命运。王气,王者之气,即帝王的威势。
献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无树:没有树木可供观赏。
劳生:辛苦的人生。枉:白白地,徒劳无益。
【赏析】
这是一首登临滕王阁的诗作。诗人登上滕王阁,凭栏远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全诗以抒情为主,寓情于景,融情于物,情景交融,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是一首成功的咏怀绝唱。
首联“木老江空雁阵秋,阑干倚尽思悠游”,写登高所见之景。首句“木老江空”四字点明时令与环境,既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又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思想作了铺垫;第二句“阑干倚尽思悠游”则直接表达了自己登高后的感受,一个“悠”字把那种悠然自得、神怡心旷的境界形象化地勾勒了出来。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统摄着下面的内容。
接下来三联都是写登高后的感受。“舞衫歌扇落春梦,山雨浦云牵暮愁。”前一句写宴乐散尽,人事全非的感慨,后一句则写雨云交织,令人惆怅的秋夜景象。两句合起来,既表现出诗人从盛唐时代转入中衰的感慨,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半壁夕阳千古在,几朝王气一时休。”前半句写滕王阁的景色,用了一个“半”字,突出了滕王阁建筑的精巧玲珑,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后半句则写历史沧桑,暗示着大唐盛世已成过眼烟云的历史陈迹。这句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
最后两句“献陵无树供寒雀,信是劳生枉白头。”前一句是对滕王阁现状的描绘,后一句则是诗人的自我感叹。这里,“无树”一词不仅表明了滕王旧阁的荒废破败,而且蕴含着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味;而“信是劳生枉白头”一句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愤激,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慨。
这首咏古抒怀之作,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它以自然美为媒介,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