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撤天门虎豹扃,群妖食日上青冥。
一眉不及黄昏月,万目惊看白昼星。
绝响无人槌败鼓,洗光何地激沧溟。
仰天凝注需阳复,寂历西风老泪零。

注释

  1. 日食:古代一种自然现象,指太阳进入地球的阴影部分。
  2. 谁撤天门虎豹扃:谁(何人)解除了天门(天空)中像虎豹那样的凶猛生物的封锁(关闭)?
  3. 群妖食日上青冥:众多妖怪吞噬着太阳,升入高远的天际。
  4. 一眉不及黄昏月:月亮的轮廓就像眉毛一样,不如黄昏时月亮清晰可见。
  5. 万目惊看白昼星:众多的双眼都震惊于白天的星辰。
  6. 绝响无人槌败鼓:没有人击打乐器来制造声音,因为所有的声音都被这壮观的场景所掩盖。
  7. 洗光何地激沧溟:那清洗一切的光芒来自何处?它激发起大海的波澜。
  8. 仰天凝注需阳复:仰望天空,凝视着太阳重新升起,等待着光明。
  9. 寂历西风老泪零:在寂静的天空下,西风吹拂着树叶,使得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老泪。

译文

谁解除了天门上的虎豹之封锁,众妖吞食太阳升向苍穹。
一弯新月不如黄昏时的月亮明亮,万千目光震惊地看着白日星辰。
没有声音的夜晚,没有鼓声的打击,只有那光芒洗涤大地;
仰望天空,注视着太阳重新升起,等待着光明的重现。
西风中,孤独的我不禁落下了年老的泪水。

赏析

本篇是一首描绘自然奇观的诗,通过“日食”这一自然现象,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深刻感悟。首句“谁撤天门虎豹扃”,以疑问的形式开篇,引发读者对自然规律的思考;次句“群妖食日上青冥”,则形象地描绘了日食的壮观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宏大的自然世界。

第三句“一眉不及黄昏月”,诗人以月亮为比,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慨。而第四句“万目惊看白昼星”,则进一步拓展了这种感受,使画面更加生动。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绝响无人槌败鼓”,“洗光何地激沧溟”,“仰天凝注需阳复”,将日食这一自然现象与人类的情感、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最后两句“寂历西风老泪零”,则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是对自己岁月流逝、人生沧桑的无奈感叹。整首诗通过对日食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