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园植佳橘,插棘为储胥。
橘根阳未萌,棘枝已扶疏。
终年高且深,势盛凌橘孤。
岂以雨露偏,良由习性殊。
非类不可依,橘其防厥初。
感物
其一
中园植佳橘,插棘为储胥。
橘根阳未萌,棘枝已扶疏。
终年高且深,势盛凌橘孤。
岂以雨露偏,良由习性殊。
非类不可依,橘其防厥初。
注释:
感物:对自然界景物的感慨。
植佳橘:种植上等的橘子树。植,种植;佳橘,指上等橘子。
插棘为储胥:用荆棘来做成栅栏或屏障。储胥,这里指用来遮挡、保护的东西。
橘根阳未萌:橘子树的根在阳光照耀下尚未萌发(发芽)。阳,阳光。
棘枝已扶疏:荆棘的枝叶已经长得很茂盛。扶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终年高且深:整年都长得很高而且很茂盛。终年,整年。
势盛凌桔孤:势力强大到足以压倒其他植物。
雨露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待遇不均。
良由习性殊:这是由于各自的本性不同造成的。良,确实;习性,本性;殊,不同。
非类不可依:不是同类事物就不能相互依托。非类,与同类事物不一样。
橘其防厥初:要防备它的初期状态。厥,指“其”后面的代词,即前面说的“橘”。
赏析:
《感物》是一篇托物言志诗,借咏物抒情的方式寄托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之情和人生的理想追求。这首诗写橘树的生长情况,从生长旺盛这一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不公平。
第一句“中园植佳橘,插棘为储胥”,说种上了好橘子树,用荆棘做屏障。这两句写诗人种植了橘子树,用荆棘做了屏障。
第二句“橘根阳未萌,棘枝已扶疏”,说橘子树的嫩根在阳光照耀下尚未萌发,而荆棘的枝叶已经长得很茂盛了。这两句写橘子树还没有长出来,而荆棘却已经长得茂盛了。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橘子树的娇弱。
第三句“终年高且深,势盛凌橘孤”,说橘子树虽然长得又高又大而且茂密,但却被荆棘所压迫得非常虚弱。这两句写橘子树虽然长得又高又大而且茂密,但却被荆棘所压迫得非常虚弱。
第四句“岂以雨露偏,良由习性殊”,说这并不是因为受到不公的待遇或者待遇不均,而是由于各自的本性不同造成的。这两句写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认为并不是因为受到不公的待遇或者待遇不均,而是由于各自的本性不同造成。
最后一句“非类不可依,橘其防厥初”,说不是同类事物就不能相互依托,所以要防备它的初期状态。这两句写了诗人对这种情况的看法。认为不是同类事物就不能相互依托,所以要防备它的初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