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天不可嗔,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衣粗布衣龁藜苋。
去耕原上田,往种陌上桑。
穫云秋穗重,缫雪春丝长。
汝温汝饱官征忙,翁出校书为汝偿。
【注释】:
- 饥儿怒父,罢妻怨夫(《唐书·李白传》):指诗人幼年时因家贫而挨饿。
- 嗔(chēn):生气、发怒的意思。
- 稿砧:用木棒击打草料做成的砧石。
- 唐眉山:即唐代诗人杜甫。
- 戏为笺之:以诗作书信。
【译文】:
父天不可怒,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
衣粗布衣龁藜苋。
去耕原上田,往种陌上桑。
穫云秋穗重,缫雪春丝长。
汝温汝饱官征忙,翁出校书为汝偿。
【赏析】:
这首诗以平易浅显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杜甫早年生活清苦和其父亲不屈于权贵、坚持自己理想的事迹。
“饥儿怒父,罢妻怨夫”两句是写诗人童年的生活。诗人幼年因家贫而挨饿。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这句诗是说古代的圣贤都是从贫穷中锻炼出来的,所以应该珍视自己的朴素清贫。这是对杜甫的一种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杜甫人格的敬佩之情。
接下来的四句是对杜甫父亲生活的描写。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但他从未有过怨愤的情绪。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正是杜甫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四句写的是杜甫的父亲去耕原上田地,去种陌上桑的场景。这里的“陌上桑”指的是桑树种植在田间地头的情景,象征着农民辛勤劳动的景象。同时,这也反映了杜甫父亲对农民的关爱和尊重。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感人。它不仅展示了杜甫父亲的人生经历,也表达了作者对杜甫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