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母有母死南国,天气黯淡杀气黑。
忍埋玉骨崖山侧,蓼莪劬劳泪沾臆。
孤儿以忠报罔极,拔舌剖心命何惜。
地结苌弘血成碧,九泉见母无言责。
呜呼二歌兮歌复忆,魂招不来长叹息。
【译文】
有位母亲死在南方国里,天黑地暗,杀气弥漫。
忍心埋掉那玉质的尸骨,葬在南山的崖边,蓼莪之草,她劬劳万分,泪沾衣襟。
这位孤儿以忠报母,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宁死不屈,拔舌剖心,他的命也何惜,只愿报得母亲的一片苦心。
大地裂开,苌弘的鲜血染红了土地,九泉之下,母亲啊,你无言责骂他,他无颜面对你。
啊!这二首招魂曲,又使我想起了那歌谣,魂魄被招唤来,却又召唤不来,我不禁长叹不已。
【注释】
浮丘道人:传说战国时齐国有浮丘公祠,祠中有一石床,常有人卧其上而逝。后因以“浮丘”借指仙境。
招魂:古代的一种仪式,用来召请死去的人的灵魂回来。
南国:指楚国。
黯淡:昏暗的样子。
杀气:凶恶的气氛。
忍埋:忍受。
玉骨:指尸体。古称死者为“玉”,这里形容尸骨像玉一样洁白。
蓼莪:两种草名,这里借指母亲的坟墓。
蓼芽、莪(ē)蒿:两种野草名。
劬劳:劳累,辛苦。
报罔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罔极,《诗经·小雅》中篇名,意谓父义应无穷尽,故用“罔极”表示对父母永无止境的报答之意。
拔舌剖心:古人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如果生前作下大罪,死后鬼魂会报复。此处比喻为母报仇之人的壮烈行为。
苌弘:春秋时卫国人,曾为楚王献歌舞。楚王听信谗言杀了苌弘,血染成碧玉。
九泉:地下,阴间。
呜呼:感叹词,这里用作句末语气词。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母的诗歌。诗的开头两句写母亲死后的惨状和自己的悲愤心情。母亲死于南方国家里,天昏地暗,到处是杀气腾腾的气氛,使人感到恐怖。作者忍着悲痛埋葬了母亲的尸骨,葬在南山的崖边,泪水沾满了衣襟,流露出无限的哀痛。第三四句是说儿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不惜牺牲生命。第五六句是说大地裂开,苌弘的鲜血染红了土地,九泉之下的母亲无言责骂他。最后两句是说这二首招魂曲又使我想起那歌谣,魂魄被招唤来,却又召唤不来,我不禁长叹不已。全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