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膝支颐未冠年,已将采撷胜雕镌。
未能动地惊天句,且诵吟风弄月篇。
击壤莫抛康节集,煎胶可续上林弦。
东山七月无人解,只是周公学有源。
以下是对《学诗 其二》逐句的详细解读:
诗句原文:
摇膝支颐未冠年,已将采撷胜雕镌。
未能动地惊天句,且诵吟风弄月篇。
击壤莫抛康节集,煎胶可续上林弦。
东山七月无人解,只是周公学有源。译文注释:
- 摇膝支颐未冠年:形容年轻时便喜欢学习诗歌,以至于支撑着膝盖,靠在床头,没有成年就开始了对诗歌的学习。
- 未冠年:指年轻的年纪。
- 已将采撷胜雕镌:已经能够采摘和雕刻精美的诗文。
- 动地惊天句:能够震撼人心,触动天地的诗句。
- 吟风弄月篇:吟咏清风和月光的诗歌作品。
- 击壤莫抛康节集:不要抛弃康节的诗集,意味着珍视并传承经典之作。
- 煎胶可续上林弦:可以用胶水修补乐器上的丝弦,比喻用技艺来补充和丰富文化知识。
- 东山七月无人解:在东山这个地方,到了七月却没有人能理解这首诗。
- 只是周公学有源:只是像周公一样,学问有深厚的渊源。
- 赏析:
- 诗歌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赞赏和热爱。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实践,诗人希望能够创作出震撼人心、富有哲理的佳作。
- 语言风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摇膝支颐”、“动地惊天句”等,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如“击壤莫抛康节集”、“煎胶可续上林弦”。
- 历史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学诗 其二》是一首充满才情与智慧的诗歌,通过对诗歌学习和实践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以及对人生境界的提升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