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戍鼓尽三更,灯射斋窗一黍明。
窗下有人勤不寐,隔墙犹听读书声。
【注释】:
城楼戍鼓尽三更,灯射斋窗一黍明。 城楼上的更夫击鼓已经敲完三更天了,灯光映照着斋房窗户,在昏暗中闪烁着像一星点。窗下有人在勤学苦读,不睡觉,隔着墙壁还能听到读书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冬夜读书的情景。“城楼戍鼓尽三更”,点明了时间是子时,也就是夜半时分。这个时间点,人们大多已熟睡,而诗人却仍然坐在桌前,手执蜡烛,埋头攻读。“灯射斋窗一黍明”,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读书的场景。这一句不仅描写了环境的寂静,还暗示了诗人的学习状态,他全神贯注于书中知识,对其他一切毫无所知,甚至连自己的存在都忘记了。“窗下有人勤不寐,隔墙犹听读书声。”诗人继续描写这一场景。他看到,虽然自己身处静谧的环境中,但仍然无法安心学习,因为窗外传来阵阵读书声。这声音打断了他的学习,让他无法集中注意力。然而,诗人并没有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夜读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学子勤奋好学的精神和风貌。